我叫孫XX,1987年出生。從小就在衛校院裏長大,每次說起這個來,都說我是書香門第,醫學世家。其實實際的情況是:祖輩都是兩把菜刀鬧革命,腦袋別在褲腰上的軍人;父輩們也沒有幹醫學這一行的。隻有我媽在衛校,還是在和醫學毫不相幹的人事科工作。對於醫學,我其實和大家一樣,也是一竅不通。所以高考結束成績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都覺得臉紅的分數,剛剛夠大專...而且能報的學校估計兩隻手就能數完。即使這樣,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學醫。
不想歸不想,有些事卻不得不妥協,就像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一本二本的誌願各個填都是名牌大學,比起期望被錄取,我更願意相信買彩票中500萬的概率大一點。三本也是不可能,所以也是隨便報的。大專的誌願是我媽專門找人選的,據說第一誌願那個學校錄取分不高教學質量也不錯。第二誌願是我媽在書上查的。整整一本《招生考試之友》850頁,那個××醫學院在第839頁。據說也是個大專,最進兩年才開始招收參加普通高考的考生,以前一直都是搞成教的。我媽看到是個醫學院,非讓我報。沒辦法,報就報吧,我對學醫沒什麼好感,可也談不上厭惡。轉眼通知書下來了,是那××醫學院。有點遺憾也有高興。遺憾的是學校不理想,高興的是總算有學上了。看著很多的初中高中同學紛紛踏上社會,其實我知道,隻有學生,隻有上學才是最安逸的。每天按時上學放學,飯有人做等著吃,衣有人洗等著穿-皇帝的待遇也不過如此了。
很快到了九月份。收拾好行李,帶上學費,就該出發了。因為我爸有事,我媽和一個阿姨一起送我。我媽心疼我行李太多不好拿汽車火車都不方便,所以專門包了輛出租車去學校。我家住的城市離鄭州很進,兩個多小時的車程。等到了鄭州市,找到××醫學院,卻被告知這是老校區,新校區去年起用的。地址在鄭州南郊的一個小鎮上。
開車繼續走。因為都不知道路,在鎮上我們載了一個當地的人給我們帶路。那個老頭介紹說他從小就在鎮上長大,這一片都熟悉。但當我們問他××醫學院怎麼走時,他的臉色似乎一下子變了。語音也有些走調:“你們到那去?是...是小孩上學吧?”我點了點頭,“考的不好,隻能來這上學了。對了老伯,這學校咋樣?”一陣沉默,“還行,還行,反正你不會後悔的...”他說這話的時候眼睛一直看著窗外,似乎不敢正視我的眼睛。我到是沒太注意,隻是聽他說不會後悔,心裏總算放心了。不會後悔,說明這學校也還不錯吧?這也算是很高的評價了,但如果真有那麼好,怎麼以前從來沒聽說過?幾年後從××醫學院畢業的時候,我才知道“不會後悔”有兩種意思,一種是學校很好,真正的不會後悔:另一種,就像是把靈魂賣給了魔鬼,沒有機會去後悔...
“到了,前麵就是。”
我順著老頭指的方向看去,一裏之外隱隱約約有一片規模不小的建築。“那就是我們學校?”我問。“嗬嗬,這麼快就成你們學校了?小夥子適應能力很強麼!是啊,那就是××醫學院。才搬來沒多常時間,可是卻發生了不少怪事...”他似乎發現說漏了嘴,連忙換了個話題:“我在這下車就行了。”送他下車的時候當然又少不了一翻道謝。臨走的時候,老頭扭過頭來,神態嚴肅的對我叮囑到,“小夥子,一切小心啊。”他的表情,像是笑,又像在憐憫什麼。不管了,我也沒工夫瞎想。我的大學,我的醫學院的美女們,我來了!
等到車開近了一點,我才發現這個學校真是大。車沿著大路開,學校的圍牆挨著馬路在延伸。旁邊是鎮上,還有其他的學校。奇怪的是另一條路把大路截成兩半,小鎮,別的學校全在××醫學院的另一邊。過了那個十字路口,便隻有這一處建築。我們早上出發,臨近中午時才算真正到了。剛才在鎮上,我還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盛夏的太陽還在發威,可過了這個十字路口,似乎天一下子暗了下來。大中午的居然會有黃昏的感覺,溫度也好象下降不少。有那麼一瞬間,我隱隱約約覺得這個學校就像個大墓地,那錯落有致的教學樓,像是一個個墓碑,一動不動的凝視著進出這學校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