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為避免人員的疏忽而導致不良的影響,使全體員工重視質量管理,為確實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班組長需要加強本班組的工作現場、生產操作、質量保管、設備維護、廠房安全衛生等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日常檢查管理。
(1)工作現場檢查。必須由各單位主管配合執行。
①頻率。
正常時每半月1次,每次2~3人,但至少每月1次。
新進入員開始時每周1次,至熟練後,與其他人員一樣,依正常的頻率。
特殊重大的工作則視情況而定。
②製訂工作檢查表。
(2)生產操作檢查。頻率為每周3次,每次2人。
(3)自主檢查。對每個檢查站每2~3天檢查一次,並視情況調整。
(4)外協廠商質量管理檢查。
①質量管理部成品科會同有關單位人員,不定期巡回檢查各協作廠商、原料供應加工廠商。
②製作外協廠商質量管理檢查表。
(5)質量保管檢查。
①檢查對象:原料、加工品、半成品、成品等。
②頻率:每周1次。
③製作質量保管檢查表。
(6)設備維護檢查。頻率:每周2次,每次2~3台設備。
(7)廠房安全衛生檢查。頻率:每周1次。
2.審時度勢,認定“天生我材必有用”
班組經濟核算的任務
班組經濟核算,是以班組為單位,對生產中的勞動投入和產出進行核算、對比和分析。班組經濟核算的任務,主要是對班組生產的全過程進行預測、控製、核算、分析和考核,用較少的消耗,取得較多的經濟效果。
班組經濟核算的主要任務是:
(1)班組經濟核算的預測職能。主要是通過核算進行目標的預測。根據上級下達的任務,在充分發掘潛力的基礎上,提出班組生產(生產經營)計劃,並落實到崗位和個人。
(2)班組經濟核算的控製職能。主要是通過核算,對班組生產(生產經營)計劃的執行,按程序進行檢查和監督,及時發現薄弱環節,有效地進行須控和頂防,保證按計劃均衡完成生產任務和實現預定目標。
(3)班組經濟核算的核算職能。主要是組織做好各種原始記錄和統計工作,在占有各種準確數據的基礎上,核算出班組的勞動消耗和勞動成果,以及個人的勞動績效。
(4)班組經濟核算的分析職能。主要是對班組的生產(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全麵的或專題的對比分析,總結經驗,找出教訓,提出改進的具體措施。
(5)班組經濟核算的考核職能。主要是以計劃和定額為依據,按照核算的結果,檢查和分析班組和個人的任務完成情況,並以此在班組內部進行按勞分配。
班組經濟核算的作用
(1)班組經濟核算是企業經濟核算的基礎,企業的經濟核算要通過班組提供依據。如果班組經濟核算不及時、不真實、不準確,企業的經濟核算就無法全麵、係統、正確地反映和監督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檢查和考核經濟技術指標的完成結果。
(2)班組經濟核算是班組實行經濟責任製的必要條件。落實班組團體和個人的經濟責任製,從檢查、考核到按勞分配,都必須通過經濟核算,才能取得準確可靠的數據。
(3)班組經濟核算是提高班組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通過班組經濟核算,可以及時準確地發現生產工作中的薄弱環節,挖掘各種潛力,尋求以最少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勞動成果的途徑,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3.提升人性化管理班組的能力
班組的成本核算法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水平。它是用數字表示的一種產品成本的發展趨勢,是根據品種、產量、質量、價格的預測和利潤目標等資料來確定的,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奮鬥目標。
目標成本的計算公式: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價格×(1-稅率)-目標利潤預測產量
根據以上計算公式,預測的可靠程度,是目標成本能否實現的關鍵。所以,必須進行廠內外調查,掌握充分的信息和資料。目標成本確定之後,就要按產品的結構進行分解計算,定出產品每一個大的部件的成本限額,按照低於這個限額的要求,去組織設計、試驗、生產準備、物資供應,以及日常的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這些工作,大多要落實到班組去完成。每個班組如果都能按照不同的限額進一步減少消耗,那麼企業目標成本的實現,就有了可靠的保證。
4.知人善用,人盡其才
班組經濟核算的方式通常有三種:
業務核算
業務核算是指對某一項具體業務工作,按照它的業務性質,采用與該項業務相統一的計量單位,通過不斷地記錄和計算,以統計其業務工作量,或了解其業務進行情況和實際狀態。如:從勞動考勤到工時利用考核,從各種原始記錄的積累到各種定額的修訂,從原材料消耗的登記到節約和超耗額的計算,都是采用業務核算的辦法,這也是班組核算的常用核算方式。
統計核算
統計核算是以實物、工時、貨幣等為計量單位,依照生產經營活動的指標體係,通過對其現象的搜集、整理和對數據的計算、綜合和分析,找出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認識和掌握客觀的規律性,進而為下步的發展做出預測。班組普遍采用統計核算的方式,運用各種統計數、統計表、統計圖了解在一定時間、地點和條件下的數量關係,用以分析計劃完成情況、指標變動原因、生產發展趨勢。
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算單位,通過貨幣計價,設置賬戶,填製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計算成本,清查財產,編製會計報表等核算過程,對生產經營活動、財務收支情況、預算執行過程及其結果,作全麵、係統、連續的記錄、計算、反映與監督,以及提供成本、資金、利潤等綜合性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會計核算一般不易為班組所采用,但已實行經營性承包的班組,則必須創建條件實行會計核算;能夠相對獨立核算的班組,也應實行具有會計核算性質的核算方式,以利於檢查、反映、監督和考核經濟活動和經營成果。
5.心胸開闊,練就“和”功
統計指標的確定
統計核算一般有以下幾個指標:
(1)產量指標。產量指標是用完工的半成品、成品的實物量或折合成標準實物量來表示的,將班組的實際產量(或折合成的標準產量)與計劃產量檢查對比,就得出產量計劃的完成情況。
(2)質量指標。班組產品質量應根據班組所生產的產品(或半成品)性質,分別采用不同的指標。如:產品合格率、產品質量計劃完成情況等。
(3)工時利用指標。如:出勤率、缺勤率、定額工時完成率等等。
(4)材料核算。如:材料消耗實物核算、單位產品材料消耗核算、材料消耗金額核算、材料利用率核算、材料計分核算等等。
(5)設備利用指標。如:設備完好率、設備能力利用率等。
(6)安全指標。安全指標通常以事故發生次數和事故造成的損失來反映。
產品成本核算
產品的成本是指為生產某種產品所支出的費用總和。班組產品成本核算,限於條件不可能計算產品的全部成本,隻能計算班組範圍內為生產某種產品而花費的費用。班組成本計算一般要將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用途進行歸集,並將應計入當月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有關項目,進行生產費用的分配和歸集。總的說來,凡是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應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不能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則應按照適當的分配方法,分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班組成本核算,應力求簡易,最好是設法將各項費用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盡可能不用或少用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