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xc`p``p`*wxc`p`
出了十五,宮中衙門開始開印開筆,王清亦是每天開始早朝。
但接著,太子選側室的消息還沒讓京中的氣氛平靜下來,宮中又傳出了另外兩個爆炸性的消息。一個是幾個皇子要封王建府了,另一個則是福慶公主要下降了。
靖暉帝膝下五個皇子,大皇子已經過繼出去成了端王,三皇子當了太子,而二四五皇子現在卻都還沒有爵位,而靖暉帝這次卻是打算將剩下的三個兒子全都一起封王。
靖暉帝對給兒子封爵卻要比給太子選小老婆有效率多了,小道消息傳出不過兩天,接著封王的旨意就下來了。
二皇子被封為順王,四皇子被封為康王,五皇子被封為泰王。三位新王爺皆被賜下了府邸,但因為府邸久未住人,還需修整一番才能居住,所以幾位王爺先暫居宮中,等王府修整好再移居王府。
皇子封王的消息跟王家沒有多大關係,頂多就是王爺遷居之時,給王爺送份厚禮喝杯酒的事情。但福慶公主下降的消息卻與王家有那麼丁點關係了。原因在於尚主的是王家二小姐王榆的小叔子,紀家排行第九的少爺紀昀。
紀昀和王榆的丈夫紀昕同出一房,皆是大房嫡出,是王榆嫡親的小叔子。紀昀今年十九,與福慶公主同歲。
紀家是山東的望族,族中常有人出仕,如今的大理寺丞紀正便是紀家二房的人,現在紀家的掌舵人紀廣居曾是內閣一員,但於三年前因病致仕。紀家雖然名望比不上本家在江南的應氏一族,但在士林中亦有聲望。
紀家少爺要尚主,紀家自然要來人,來的正是王榆和紀大少爺夫婦。
其實王家要比其他人要更早知道福慶公主要下降的消息,原因在於裴氏在消息傳出之前就已經接到了王榆的書信,在消息傳出之後的第三天,王榆夫婦到達了京城,第二天,王榆帶著丈夫一起回娘家。
王榆是裴氏的次女,在七年前由曾太爺做主定下親事,遠嫁山東紀家,嫁的的是長房長子。婚後與紀家大少爺恩愛,如今已育有兩子一女。紀家一直有長房長子需在本家守業的規定,所以王榆出嫁之後,除了婚後的三朝回門,這還是她第一次回娘家。
王檀對這個堂姐的印象一直模糊,如今才算是第一次看清楚她的樣子。王榆的樣子長得並不太像裴氏,也不大像大老爺。她的模樣要比裴氏漂亮些,臉蛋圓圓的,兩頰處有一對梨渦,笑起來的時候給人感覺甜甜的。盡管是已經二十出頭的年紀,看起來卻像十幾歲的小姑娘一樣。
而此時穿著一身深棕繡金撒花褙子的王榆坐在王老夫人的屋子裏,旁邊裴氏原氏蔣氏作陪,另還包括王檀王楹等人在旁陪坐。
王榆臉上帶著愁容,卻是沒有一點家中要尚主的喜悅。
若是別的人家,公主下降自家,還是皇帝最寵愛的公主,太子殿下的親姐姐,睡覺都改笑醒了,但王榆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對這王老夫人和裴氏等人歎氣道:“……其實去年臘月的時候家裏就已經接到九弟尚主的旨意了,老太爺當時就氣得昏了過去,後麵更是病倒在了床上。還沒過年的時候,老太爺便想親自上京來看看是怎麼回事了,最後被我們勸住了。等過了年,連初五都沒出,便讓我和大爺急急的從山東趕了過來。”
裴氏關心的問了一句道:“那你家老太爺現在沒事吧?”
王榆憂心忡忡的道:“還沒緩過勁來,現在都還隻能躺在床上下不來地。大夫說,他這是鬱結在心,鬱結不解,便好不了。”
裴氏道:“親家老太爺還是該看開點好。”
原氏有些不以為然的道:“你家老太爺也真是的,尚主是天大的好事,尚的還是最受寵的福慶公主,若是我,做夢都該笑醒了,有什麼好氣的。”
王榆看了她一眼,然後解釋道:“二嬸母可能不知道,我那小叔子自小就聰明伶俐,讀書十分有天分,更兼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這一輩的人中,是家中最出彩的人物。自小別人要讀幾遍才能記得的文章,他看過一眼就能記住了,別人要研究許久才能理解透徹的問題,他看過一遍就能領會了。之前童試和鄉試,三房的七弟寒窗苦讀幾年皆不能一次考中,而九弟隻是臨前抱佛腳看了幾個月的書,便輕輕鬆鬆的考中了案首和解元。我家中婆母公公老太爺等人,誰不以他驕傲,誰不指望他能考中功名好光宗耀祖。老太爺一直遺憾於自己沒能做到內閣首輔,就指望九弟以後能彌補他的遺憾,以後能做到內閣首輔。若一尚主成了駙馬,便不能再參政,那就相當於絕了九弟的仕途。再加上這個駙馬還是九弟親自求來的,老太爺聽到之後,能不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