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八十九章(1 / 2)

王清對王老夫人道:“我想把楨姐兒許配給徐洧,母親覺得如何?”

王老夫人還沒反應過來徐洧是誰,開口問道:“徐洧?”

王清道:“就是我年前收留的那個舉子,如今住在清書館。我見他頗有才識氣度,這一次春圍,他是多半能考出來的。”

王老夫人這才想起來。

王老夫人深處內院,徐洧一個外男,秉承規矩,也極少到內院來,所以王老夫人是不曾見過徐洧的。但王老夫人卻聽人說過王清收留了這麼一個年輕人,而這個年輕人行事頗有眼色和聰明勁,外院的小廝和管事說起他,皆是多有稱讚。

王老夫人轉動著手中的一串佛珠,過了一會,才道:“他家中家底如何,族中可還有其他人做官。”

王清道:“徐家不是什麼大族,族中暫無人出仕,家底也是略薄。但好兒不貪爹娘財,徐洧勝在自己有才識,我觀他的文章,這次春圍是極有可能進一甲的,再不濟也能考中庶吉士。隻要他能熬出來,同樣能封妻蔭子。倘若母親是怕楨姐兒嫁了他會受苦,出閣的時候我們讓楨姐兒多陪些嫁妝就是。”

王老夫人仍是有些猶豫。她對徐洧的印象隻停留在窮書生上,楨姐兒這幾年一直陪在她身邊,對她孝順,她身邊的事幾乎事事親力親為,就連得匹好布料,都要先給她做了衣裳。幾個孫女中,以前她疼愛椒姐兒,如今卻是楨姐兒最得她的心,她是極希望楨姐兒能嫁得好的。但在她看來,徐洧卻有些配不上她這個可人心的孫女。

王清見王老夫人仍有些不樂意,便又接著道:“高門大戶人口複雜,規矩也多,嫁進那裏去未必是好,反不如像徐家這樣簡單的家庭。徐洧上頭隻有母親和兄嫂,楨姐兒嫁到徐家是低嫁,隻要有王家在,其母親和兄嫂不說高高供著楨姐兒,但也必不敢拿捏她,楨姐兒反而可以過得輕鬆自在。”

王老夫人又想了一會,最終道:“罷了,你是楨姐兒的老子,她的婚事你做主就是。”說著頓了一下,又道:“隻是那徐洧已經是二十之齡,仍未娶親多少有些奇怪。你也該讓人去打聽清楚,家中是否真的無妻兒或不曾訂親,別現在被他瞞了去,等楨姐兒嫁過去了,卻出現一個千裏尋夫的,那才是鬧大笑話了。”

王老夫人擔憂的卻並無道理,概因這種事情以前也常有發生。前朝的時候流行“榜下抓婿”,許多高門大戶喜歡將家中女兒許嫁給那些春圍中榜上有名的士子,而那些狀元進士為了攀附權貴,青雲直上,亦是欣然允娶。而這之中有許多人卻是家中早有妻兒的,為了娶得權貴之女,助力仕途,他們不惜拋棄糟糠之妻,更有甚者是直接殺害原配妻兒,更甚有嶽家幫著女婿殺害原室的。

這種現象在當時簡直敗壞了整個社會風氣,那時就有一些戲班子為了諷刺這種現象,專門編了故事排成戲。

前朝滅亡,大燕建立之後,太祖為禁止這種現象,曾頒布了法令,凡因考中功名而棄糟糠者,革職革功名;為娶高戶之女而殺妻者,誅死,且五代之內不能科舉;女家知情而仍許嫁者,有官職的革職,無官職的杖三百;女家參與助紂為虐的,全家流徙三千。

但權勢動人心,盡管為法所禁,但這種事情也偶有發生。

王清笑了笑,對王老夫人道:“我自曉得,我會派人先將徐洧的家世背景打聽清楚。”

王老夫人點了點頭。

王清又與王老夫人說了一會兒話,接著便與王老夫人告辭出來了。

王楨見王清出來,側身走進屏風後躲開,等王清出去之後,王清才端著手中的茶水走進來。

王老夫人看到王楨,對她道:“楨姐兒,你回來了。”說著招手讓她過來。

王楨放下手中的托盤,走到王老夫人的前麵,屈膝跪到腳踏上,手放在王老夫人的膝蓋上,對王老夫人道:“祖母,您和父親說的話,我都聽到了。”

“你都聽到了?”頓了頓,王老夫人又道:“徐洧那孩子不錯,有才識,人也聰明,你父親也說了,這次春圍他……”

王楨卻抓住王老夫人的手,打斷她道:“祖母,我不想嫁給徐公子。”王楨抬起頭,看著王老夫人,再次強調道:“祖母,我不想嫁給他。”

王老夫人看著王楨,也抓了抓她的手。

王楨紅了紅眼睛,對著王老夫人弦然欲泣的道:“祖母,您當我貪慕富貴也好,當我受不得苦也好,總之孫女不想嫁給他。徐公子寒門出身,就算他有才華有見識,但這個世上有才華的人有多少?並不是人人都能熬出來的。就算他能熬出來,連如父親這般的人才,從考中狀元到做到正三品的侍郎,也整整熬了十二年,而這還都是升遷快的,而女子能有幾個如花綻放的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