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第九十二章(1 / 2)

玉皎遇襲之事,順天府最終以“山匪作案”蓋棺定論,而皇帝對順天府查出的結果保持默認,同時對彭安侯府厚賞撫慰。

誰都知道,玉皎遇襲之事不可能這麼簡單,但皇上就是要往“簡單”處理,朝中之人也不會跟皇帝擰著幹。

之後,皇帝以“目無君父”之名紛紛對端王和順王進行申斥,並下令其二人在王府思過。

而到了四月初,皇上好似也突然想起了要給太子選側室的事情,下旨令太常寺丞施大人之嫡長女施氏和工部員外郎郭大人之嫡次女郭氏入東宮侍奉太子。

施氏和郭氏皆是外貌十分出眾的女子,一個被封為太子選侍,一個被封為太子才人,份位皆不算高。

這道旨意一下,眾人嘩然。之前四處走動尋門路想將自家姑娘送進東宮的人家更是咬碎了牙齒,自家活動了這麼久皆沒有成,倒沒想到讓一個六品的太常寺丞和一個從五品的工部員外郎撿到了便宜。

接到旨意的施家和郭家也是突感祖墳冒青煙,京中這麼多公侯府第高官大員的千金擠著頭想進東宮,他們實在是沒有想到這種好事會落到他們家。

這種從東宮就開始伺候太子又有名分的側室,等以後太子登基她們進了後宮,份位就不會低了。倘若自家姑娘再能給太子生下個孩子,哪怕生位公主呢,有個龍子鳳孫的外孫,都能令他們家的門第高上好幾個台階。據聞當時接旨的施大人,在接完旨後抱著聖旨大笑,笑著笑著都笑暈倒了,醒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人重修自家的祖墳。

不管如何,對這道旨意,有人高興有人愁。而康國公夫人則是高興的其中一位。

當聽丫鬟稟報完這件事之後,她坐在榻上,很是鬆了口氣。

太子選側室已成定局,但進去兩個門第不高的總比進去兩個高門貴女要好。倘若太子側室身份太高,又在冬姐兒進門之前先生下長子,等過幾年冬姐兒進門,就算有太子妃的身份,也難以壓製這個側室。

想想當年的皇後娘娘和薛貴妃,薛貴妃能與皇後對峙這麼多年,憑借的還不是身後有個薛家和膝下有個皇長子。

她原本準備在族中近支選兩個姑娘送進東宮的,與其讓別的高門貴女蹦達著進了東宮對以後的太子妃造成威脅,還不如主動先下手為強,自家先送兩個姑娘進去占著位置。這一來可以表現未來太子妃的賢惠大度,二來自家族中的姑娘,隻要拿捏了她們的父母兄弟,對她們也好控製,不怕她們先進門,以後會威脅了冬姐兒的地位。

但康國公卻反對她的做法,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上要給太子選哪家的姑娘,我們作為臣子都隻有聽命的份。皇家與普通人家不同,冬姐兒便是進了東宮,我們尚不能對太子的後院伸手。如今冬姐兒尚未進門,我們便將手伸到了太子的後院,此舉隻會令皇上和太子殿下忌諱,萬不能這樣做。”

既然丈夫反對,她也隻能作罷。

####

王檀對皇帝給太子選了兩位出身不高的側室倒不顯得多驚訝。

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後院裏最忌諱出現兩個老大。除非皇帝對太子不滿,打算換一個繼承人,否者就不會在此時想要讓太子的後院起火。

不過讓王檀不明白的是皇帝要給太子選側室的做法。若說皇帝是擔心太子的子嗣,倒是也能說得過去,畢竟太子身為儲君,他的子嗣問題關係著大燕的千秋萬代,皇帝不可能不擔心。

但既是為了太子的子嗣,在新年朝賀透露出這個意思之後,就該很快給太子選人才是。但皇帝卻像是忘了這回事,一直到了四月才定下人選。王檀不相信皇帝不知道在這期間,京中有那麼一大撥人在上躥下跳各處尋門路,想要將自家姑娘塞進太子的東宮,但他卻能不動聲色由著這群人鬧騰。而太子的冷淡態度也奇怪,好歹是自己娶小老婆,一般人怎麼也會關心一二吧,但太子卻也像這件事跟自己無關似的。

這讓王檀覺得,皇帝好像在試探什麼。

王檀雖然不知道皇帝和太子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但好在王家有個玩政治的行家,於是跑去問王清。

王清並不像那些迂腐之人,覺得女子無才才是德,他反而覺得女子多知道一些外麵的事情才能知道輕重,才不會胡亂行事給家中招禍。所以當女兒來問,他沒有指責她不應該知道這些東西,反而是認真對待。

他揮腿身邊伺候的下人,坐在榻上看了一眼盤腿坐在榻的另一邊的小女兒,然後問道:“你覺得一個皇帝,最怕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