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柔軟而溫暖的鋪在草地上,讓看著的人也會感覺倍感溫暖。
而此時王檀正和蔣氏坐在寒雲寺後山的一處亭子裏,以及對麵坐著的則是左都禦史閔大人的夫人及其排行第三的千金。亭子的石桌上放著的茶水點心和裝著各種涼果的攢盒。
閔夫人是個四十出頭的貴婦,圓盤臉,皮膚白皙,穿著一身寶藍色寶瓶紋樣的妝花褙子,梳著拋家髻,髻上正中戴了一個翡翠觀蓮鑲寶石的分心,右邊耳上位置插一支梅英采勝金步搖,看起來很是可親。
而閔三小姐則是十五六歲的年紀,眉如淺黛、杏眼桃腮,穿一身茜紅色折枝花褙子,梳著倭墮髻,髻上插金釵步搖,顯得姿容十分出彩。
在幾天之前,王清已經幫泓哥兒說定了與閔三小姐的親事,而如今,則是蔣氏帶著小女兒在兩家定下親事之前,提前相看這位可能的兒媳婦。
蔣氏坐在鋪著錦墊的石凳上,嘴上含笑,眼睛直直的打量著閔三小姐。而蔣氏這樣盯著人家,卻是已經好一會兒了。好在閔三小姐也落落大方,雖然臉上有些羞澀,但並不顯得扭捏,大大方方的任蔣氏打量。
蔣氏又看了人家好一會,然後才開口問道:“三小姐平日在家中喜歡做什麼?”
閔三小姐笑了笑,道:“伯母,我閨名一個藺字,伯母可以叫我藺姐兒。”說完又才回答她的問題道:“我平日看書或做針線,得閑也幫著母親一起管家,或教幾個侄兒讀書習字。”
蔣氏聽了在心裏點了點頭,喜歡看書和針線,說明婦德婦功不錯,能幫著母親管家,說明打理家能有一手,還會教侄兒讀書習字,說明有愛心,且跟幾個嫂子相處得也不錯。
閔夫人是極會察言觀色的人,看蔣氏臉上的表情便知道,蔣氏對自己的女兒是有幾分滿意的。閔夫人放心下來,接著又笑道:“不是我故意在你麵前誇自己的女兒,我生了兩個閨女,別人家都是長女懂事幼女驕縱,偏我們家是倒過來的。我那長女從小不知讓我操了多少心,就連出嫁了也沒個消停的時候。反而我這個小女兒,樣樣懂事,是個貼心的小棉襖。”
蔣氏倒不覺得閔夫人是騙她的,閔夫人的長女她知道,嫁給了西寧伯世子做了世子夫人。如今的西寧伯夫人林氏是繼室出身,非世子親母。閔大小姐進門後,跟林氏爭奪管家之權,鬧得十分轟轟烈烈。抓著管家權不放又自來名聲不佳的林氏自然沒有什麼好名聲,但大陣仗跟繼婆婆爭權奪利還鬧得外麵人全知道的閔大小姐也落得個“不孝”的名聲。
每次想起大女兒,閔氏也都十分頭疼。她早就跟她說過,就算要爭權,也要關起門來再鬧,更要讓自己站住理,但偏偏她是火爆脾氣,又兼之一向覺得她偏心小女兒,根本不聽她這個母親的話,鬧得如今滿京城的人都看她們婆媳的笑話。
蔣氏想到這閔大小姐的行事,卻不好跟閔夫人繼續談論她,寬慰了她一句“閔大小姐是性子直率”便轉了話題,又問閔三小姐道:“藺姐兒平日在家看的都是什麼書?”
閔三小姐道:“《列女傳》《女論語》,有時候也看一些閑書。”
蔣氏點了點頭,接著看到閔三小姐手上握著的一條帕子,便問道:“這帕子可是你自己繡的?”
閔三小姐笑道:“是的,伯母。”知道蔣氏是想看一看她的女紅,便又主動將帕子遞給蔣氏。
蔣氏接過來看了看,那帕子上是淡粉色的底,上麵簡單繡了一枝花朵簇簇的粉梅,帕子的四角各綴著一朵盛開的梅花。圖案上的針腳整齊細密,梅花栩栩如生,看得出來,閔三小姐的女紅是極好的。
蔣氏看過之後便將帕子還回了閔三小姐,閔三小姐接過來,又笑道:“伯母若是喜歡,我改日繡幾條送給伯母。”
蔣氏笑了笑,道:“好,那就多謝藺姐兒了。”
幾人又坐著說了會話,沒多久,突然有個丫鬟打扮的女子從亭子外麵走了進來,對著王檀和蔣氏等人屈膝行禮道:“請王三夫人,閔夫人和兩位小姐安。”
王檀認得這個丫鬟,是彭安侯夫人身邊的侍女。有時候彭安侯夫人來王家時,她會隨侍在左右。
蔣氏自然也是認得她的,看見她不由皺了皺眉。那丫鬟行完禮後,接著又含笑著對她們道:“我們夫人和應大奶奶應小姐也在寒雲寺遊玩,剛才看見兩位夫人和兩位小姐坐在亭子裏,想過來與兩位夫人和兩位小姐打聲招呼,便讓奴婢先過來問問方不方便。”
王檀和蔣氏抬起頭來往亭子外麵望了望,果然看到彭安侯夫人和一個三十多歲的貴婦以及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站在一棵古鬆旁。彭安侯夫人見王檀和蔣氏看過來,還微微的對著她們點了點頭算作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