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緩緩而過,轉眼便到了七月。
七月的京城,談論的最熱烈的話題,除了後宮小選的事情外,便是陶二爺被落罪處死的事情。
陶二爺自上京之後,在權貴之家奔走十分活泛。不是拉著這一家一起做生意,就是要給那一家找營生的路子。這樣一場奔走下來,都是真的有許多人家願意跟他結交了。
隻是槍打出頭鳥,行事太高調了,就容易遭人嫉恨。
就在前幾天,陶二爺突然被人給告了,說他在江南走私私鹽。
大燕朝鹽鐵專營,一般商人是不能販鹽的。但販賣私鹽利潤豐厚,在江南商人走私私鹽由來已久,在這一點上,江南的四大商賈,隻怕哪一家都不算幹淨。
但別人做的時候比較小心謹慎,沒給人落下把柄,陶二爺比較倒黴,卻是讓人抓住了小辮子。
這倒也不是因為陶二爺行事的手段不行,而是別人販賣私鹽的時候就算貪心也都有一個度,陶二爺這幾年在這門生意上卻有些不知收斂。加上前幾年他送了一個庶妹給江南鹽政做了小妾,那小妾在鹽政麵前十分得寵,鹽政喜得連陶二爺都喊上“大舅子”了。有鹽政這個“妹夫”罩著,陶二爺行事越加無所忌憚了。
而這次人家告他時,不僅是說了他的罪狀,連證據都準備好了。
告他的人是直接去大理寺告到,大理寺卿接到訴狀一看,好嘛,事實清楚證據齊全,陶二爺又是商賈出生,與上頭人的牽扯也少。然後他都不用派人怎麼查探,直接將陶二爺下了大獄。
發生這樣的事,陶家其他的人,不說被處死,起碼都是男的流放女的被沒入官奴的了。人們正等著響當當的江南陶家就此一朝覆沒,但沒想到,就在此時,那位傳聞已經故去的陶家大爺突然出現了,不知怎麼的進了宮,向皇上請求饒恕陶家其他人。
而聽聞這位陶大爺在宮裏跟皇上說了一天的話,之後皇上竟然真的下旨,饒恕了陶家除了陶二爺的其他的,並答應陶家以後重新由這位陶大爺執掌。
外人皆不清楚皇上寬恕陶家的因由,隻是半揣測半道聽途說,說是陶大爺願意奉上半個陶家的財力,以求得陶家除了陶二爺以外的其他人免罪。
陶家其他人的罪行可饒恕,但陶二爺因罪行過大仍被處死。陶大爺為弟弟向皇上求情,讓其留個全屍,皇上準,改斬首為絞刑,並允許陶大爺將陶二爺的屍體運回家中安葬。
陶二爺去後,其平妻水氏飲下毒酒殉情而去。
上述這些,王檀並不曾親眼所見,與其他的人一樣亦是道聽途說。
而在此時,王檀坐在自己房間的榻上,正聽著坐在另一邊的白卿慧說話。
白卿慧此時臉上滿是苦惱的道:“……你不知道,那天陶二爺的死訊剛剛傳回家中,也不見我那位婆婆傷心,她轉眼就帶了一群丫鬟去了水氏的院子,整一瓶的砒霜,她親手倒進了酒裏,然後讓丫鬟灌到了水氏的嘴裏。我那天剛好路過瞧見水氏院子的事,我平日雖也不喜水氏,但那天看到她死前掙紮痛苦的樣子,心裏多少都有了些不忍。直到現在我心裏都還是毛毛的,想起來都還要做噩夢。聽說水氏還是我婆婆的嫡親侄女兒,也不知道我婆婆怎麼下得去手。唉,有這麼厲害的一位婆婆在,我都擔心我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呢。”
王檀將剝好的一個橘子遞給她,笑著道:“陶老夫人確實厲害了些。”陶二爺落罪這件事,一看就知道是陶大爺設計的,若是平常的母親,哪裏能看著自己親生的大兒害死自己的小兒,在此時甚至還有力氣帶人去毒死身為自己兒媳婦的嫡親侄女。
不過陶老夫人恨水氏也是應該。水氏先是跟陶嵇定了親,結果後麵又嫁給了陶二爺,而陶二爺當年還是暗害陶嵇的凶手,這本就十分容易令人覺得水氏也參與了當年的事。陶二爺是陶老夫人的親生兒子,比起恨自己的兒子,陶老夫人怕更多的會恨水氏,說不好在她心裏,還認定當年是水氏攛掇著陶二爺對自己的兄長動手,或者陶二爺是為了水氏才對兄長動手。
王檀又問道:“聽說你和陶先生要去江南了?”
白卿慧點了點頭,道:“是呢。陶大哥說當年便是他不肯擔負起責任來,還會讓陶家落得今天這樣。而如今,他也該回去做他該做的事情了。我自小無父無母,在京中除了你們還算是個牽掛,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舍不得的。何況嫁雞隨雞,陶大哥想去哪裏,我自然也要跟著去。”
王檀歎息一聲道:“就是有些舍不得你們。”說著又問道:“你們什麼時候動身?”
白卿慧道:“三天後。”
王檀驚訝道:“這麼急?”
白卿慧笑了笑,道:“如今江南陶家隻怕要亂成一鍋粥了,陶大哥得早點回去壓陣。何況,陶二爺的屍體要運回去安葬,現在天氣炎熱,屍體腐爛得快,還是早回去早好。”說道這裏,她忽然又歎了口氣,道:“你說陶二爺這樣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一點家業就殺兄弑父的。我如今倒是十分的同情我婆婆,若是常人遇到這樣的事情,隻怕早就瘋了,而她竟然能堅持到現在。不過如今也不大好了,自從陶二爺的屍體被運回來之後,她便病倒了,一直到如今都還躺在床上懨懨的,看著就像是個空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