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浸房倒塌 落腳北大荒(1 / 2)

(小標題)指山為姓

50多年前,小城極小,一家煮魚全城腥。

在半繞小城的山的南坡有座一捧山。山不高,但在山上往下看,溝卻顯得深。溝底有20多戶人家,名叫山家村。在山陰和老樹的掩映下,小村青灰色的房子就像被藏匿起來了一般。

一捧山的名字是山家村人自己起的,因為站在溝底抬頭往上看,四處都是山,自身猶如在沙漏底部,像被一雙合起來的大手捧在手上,故將四麵的山都叫做一捧山。這裏麵似乎有一種山家村人就在一捧山山峰的自嘲心態。

山家村的人從什麼地方遷來無人知曉。有傳說稱山家村人的祖輩是吳三桂的屬下,叛亂被平定後,他們不肯歸降,躲著清庭的追剿,沿著少有人煙的山林北行,似乎欲返回遼東原籍。不知走了多久,進入此山。這裏沒有道路與外界溝通,他們覺得這裏隱匿安全,適合生存,便定居了下來。為避災禍,他們將原來的姓隱去,指山為姓。

是否如此,無人考證。

(小標題)逃荒東北

1965年,6月。

下了三天的雨終於停了。

由於村子是建在溝底的,多數人家都進了水。

村東山亨南的家昨晚都快上炕了的水退去了。

山亨南呆呆地站在屋裏。西山牆已裂開一條大縫子,在屋裏都可以看到外麵的那口老井上的轆轤;鍋被掉下來的石頭砸漏了。麵對這場景,他有淚不敢流出來。老伴因病剛去世,下這場大雨的前一天才安葬完。他不能讓三個兒子看到他流淚,怕他們想娘。

由於擔心房子隨時會塌,山亨南不敢再讓兒子進屋,每人給了半塊地瓜,讓他們在院子裏的檜樹下一邊乘涼一邊吃。

“爹,你也吃吧。”8歲的大兒子山利知,把他的半塊地瓜掰下了一半。

“爹不吃,你去和弟弟玩。”山亨南看見5歲的二兒子山利仁正在搶雙胞胎弟弟山利勇手裏的地瓜,臉上掛上了一絲笑,一邊嘴角有些上翹,不知是苦還是甜。

“亨南呀,你這房子不能再住人了,”一個他管叫哥的遠房親戚走了進來,“俺給孩子拿了幾個菜餅子。”

“哥,你這麼大年紀了,還拿東西來,你留著吃。”

“這房得拆了重蓋呀。俺家還閑一間房,你和孩子先住吧。”

他的這個遠房親戚年近50歲,住在村南。他家的房子在地勢稍高的坡上,大雨中沒有丁點損壞。他夫妻無兒無女,特別喜歡山亨南的大兒子利知,很多回他想和山亨南說把利知過繼給他,等老了的時候好有人給舉幡,可每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所以平時沒事的時候總會過來看看利知。

“拆了,拿,拿什麼蓋呀!有這麼多家的房子都壞了,誰也幫不上誰了呢。”

“別發急,先住俺家,再想法兒。”

這一晚,山亨南一直沒睡著。在夜裏聽到村子裏有五六回像是房牆倒塌的響聲。天剛一亮,他就回自己的家。走到近前,看到房頂塌了大半。

房子塌了大半,山亨南的心也死了大半。

在接下來的五六天裏,他一直沒提重蓋房子的事,每天都去山北麵的小城。

“哥,俺要去東北,那邊有個北大荒,是掙工資的地場,有飯逮。”這幾日山亨南總去小城一個熟人家,求熟人的親戚把他和兒子帶到東北。他的這個熟人的親戚1961年去了北大荒,不久就在一個農場落下了戶口,變成了每月拿工資、吃供應糧的國營農場職工,去年還分到不用自己花一分錢的兩間磚瓦房。單位給他20天探親假,讓回來探望父母,後天就要返回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