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看別人寫的書,卻從未有過自己寫書的想法,也不敢去想,總覺得那是離自己非常遙遠的事情。但當看到自己多年的零言碎語居然也能彙聚成書時,心中難免也會有一絲激動。就像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麵對在海邊沙灘上拾撿來的貝殼,竟然也能串成了一條精美的項鏈時,那份喜悅自然流露。
平日裏我喜歡隨心所欲地敲打鍵盤,這樣會少一些刻意和功利,不為別的,隻為能即時表達內心的所思所想,通過自己的文字詮釋對教育的一種理解,從而能修正自己的教育行為。因此,這本小書裏邊的文字都是自己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經曆與思考的再現。沒想到,這些年若有若無的堅持,卻在不經意間有了意外的收獲。
我時常問自己:“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教師的幸福源自哪裏?”我想打個不很貼切的比方來說:“教育就是過日子,教育就是一種生活狀態。”我想,我們每個人居家生活過日子,追求的是一種幸福的常態,有誰不希望家庭和睦,少一些大起大落,幸福美滿呢?而要過好日子,就得努力去經營,用心去打理,心中裝著家裏每個人,讓家庭成員能快樂、舒心地一同走過平凡的每一天,一起度過這一生,這就是過日子。
而作為教師,選擇了教育這個職業,我認為也是過日子,也是一種生活。和誰過?和誰生活?自然是和我們的學生,和我們的同事,隻不過環境和對象變了罷了。
當校長把一個班級交給你,當家長把他的孩子交給你,那你就和一群人相遇了。這種相遇短的一兩年,長的五六年,這就是小學教師的“宿命”(是不是有點宿命論,可事實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用一種過日子的平常心去麵對,將會很痛苦。教師的工作很緊張,也很瑣碎,尤其是當班主任的,三天兩頭都要處理層出不窮的疑難瑣事,你每天都要麵對各式各樣的學生,他們不一定都會對你言聽計從,讓你好過。你焦急,你發飆,你恨鐵不成鋼,你每日怨天尤人,顯然這不能成為教育的一種常態,更談不上一種幸福的工作狀態。
隨著工作時間漸長,自己曾經也覺著單調乏味過,甚至倦怠過。後來漸漸明白,造成此狀況的原因或許是自己太把教育當作一份職業,說得崇高一些,太把教育當作事業了。這樣的表達或許不太準確,但的確是自己曾經在很長時間裏的真實想法。
前些天在看第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一部低成本黑色喜劇《鳥人》竟然斬獲了四項奧斯卡大獎。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裏圖接受了記者采訪,當記者問他獲得大獎以後在事業上的打算時,他卻很平靜地說:“我沒有事業,我有的是生活。我在今日就要把今日過得充分、美好,享受當下的一切。我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但今天非常棒多麼耐人尋味的回答。是呀!拍電影是導演的使命,也是導演的生活,也隻有把拍電影當作自己生活一部分的導演,才能拍出純粹的好電影。我想做教師的人,是否也能從中悟出點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