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答辯結束之後,很多朋友催促我趕緊把它出版。我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主要是想靜下心來做些修改。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我突然感覺有很多話要說,因為這篇論文承載了我八年的心路曆程和八年的科學探索。這篇論文去年春節前後動筆,今年四月完成。如果要追溯這篇論文最開始的時間,應該始於2001年,我剛從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那年,我決定赴德留學攻讀博士學位。那年,我剛好三十歲——一個需要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最終抉擇的年齡。
我所謂的“八年”就是指這段時間。
現在看來,決定留學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是決定從零開始學一門外語並要用這門外語來做一篇博士論文就不是那麼輕鬆的了。我一直說,我的德語是“野路子”出來的。所謂的“野路子”是相對科班而言,我在國內斷斷續續花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泡北外、二外的培訓班學習德語。出國前夕,自我感覺德語已經強於英語,但當我走出柏林機場,麵對真實的語言環境的時候,還是有些發懵。可以想見,以這樣的語言能力要想聽懂教授的講課就有點勉為其難了,更不用說寫博士論文了。在德國,為了進一步提高語言能力,我張貼廣告招聘大學生輔導我的德語。我先後雇用了柏林自由大學一個學政治學的和柏林洪堡大學一個學哲學的大學生,價格是一小時六歐元。此外,我隻要看到有免費講座,不管什麼內容,我都爭取去聽。半年過後,我順利通過了DSH考試。又過了半年,我向教授遞交了我的第一份用德文書寫的博士論文研究計劃,參加博士討論課也已經沒有多大語言障礙了。
現在想,對於自費出國留學,如果能在國內把語言問題基本解決,是可以節省不少花費的。當然,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
2001年秋天,我乘坐芬蘭航空公司的班機經赫爾辛基中轉到達柏林,開始我的留學生涯。非常清楚地記得,那天,柏林細雨綿綿,落葉紛飛,滿街肅殺的景象。
淒冷的柏林給我的第一印象和日後給我的感覺迥然不同。現在想來,或許是初次離家的緣故。我學習的所在地是柏林自由大學。為什麼選擇柏林自由大學?一是在國內聽說這所大學是北京大學的姊妹學校;二是該大學在全球的排名很不錯。
最主要的是我想研究數字新媒體,剛好該大學傳播學學院的Prof.Axel Zerdick是這方麵的權威,他主持的多國科學家參與的關於互聯網的研究被譯成了中文,成為新媒體研究很重要的參考文獻。我有幸讀到了這本書,通過這本書我與教授取得了聯係。國內朋友大多熟悉柏林洪堡大學,而對柏林自由大學知之甚少。實際上,這兩所大學在二戰前還是“一體”的,其前身就是由洪堡兄弟創辦舉世聞名的“柏林大學”。隨著柏林被分割,美國在其轄區內創辦了柏林自由大學,很多柏林大學的教授都投奔過去,柏林大學也就被一分為二了。滄海桑田,這兩所大學至今還留下糾纏不清的爭論: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究竟歸屬於誰?糾纏不清的歸於曆史,一以貫之的是大學的精神。作為“現代大學之母”的柏林大學首次提出“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和”。以知識和學術為最終目的的理念,無論在洪堡大學,還是在自由大學,都可見其表現。
Prof.Axel Zerdick在日本讀的博士,他的夫人也是日本人。教授盡管留有哮喘的後遺症,但仍然堅持站在講台上。他思維敏捷,語速極快。你如果聽不懂他的話,他很不願意重複。教授的講課很受歡迎,我第一次聽教授講“傳媒經濟”的大課(Vorlesung),課堂上不時響起敲打課桌的聲音,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學生不滿,後來問身邊的同學得知這是對老師講課的最高獎賞。據說,這是柏林大學的傳統,顯然,不同於中國的鼓掌。Zerdick教授在赴海德堡參加學術研討會的途中倒下了,永遠離開了我們。教授的去世臨近他的62歲生日。葬禮上,學生的鮮花堆積如山。我想,這是對教授的尊重,更是對知識的尊重。
到達柏林的第二天,我就迫不及待地來到柏林自由大學傳播學學院。讓我瞠目結舌的是一個二級學院居然有那麼大的圖書館,國內現在有些大學都還做不到。
更讓我汗濕衣襟的還不是圖書,而是整整齊齊擺放在書架上的學生畢業論文,我每翻一頁,我的手就抖動一下。我仰天驚歎的是“論文原來是這樣做的”。回到中國傳媒大學執教,當我在思考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問題時,我終於明白大學的精神、教授、圖書館和論文之間的邏輯關係了。我們現在有很多大學提出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口號,如果對照這些要素,其實是相差很遠的,所以,路還很長,需要踏踏實實地走。
在德國,我的博士論文計劃中途經曆了改變。我最初的選題是關於數字時代德國電視節目市場的研究,我試圖找到數字化對於電視節目市場的影響。第一次討論課結束後,Zerdick教授和同學們對我的提綱提出了很多的意見。教授認為,我的主要問題是對德國的情況不是很熟悉。傳媒的數字化是全球範圍內的技術革命,中國也一樣要經曆這場革命。他建議我研究中國本土,因為中國本土我比較熟悉。教授的意見給我打開了一扇窗戶。後來,我到柏林國家圖書館查詢曆年來中國留學生在德國攻讀博士學位的選題時,我發現,居然大部分都是關於中國本土的研究。這個發現更堅定了我更換選題的想法。新的選題確定研究中國的數字付費電視(Digital Pay-TV)。中國電視的數字化在2002年前後開始成為一個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