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茶【高貴典雅,載譽中外】(1 / 2)

紅茶始創於17世紀初期(國內對紅茶產生的年代有認為是19世紀),發源地是今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桐木關,即小種紅茶。小種紅茶不僅是中國紅茶的始祖,也是世界紅茶的始祖。

紅茶的工藝類型

紅茶的品質特征是紅湯紅葉,紅茶初製的工藝是:鮮葉采摘後先進行萎凋,然後再進行揉撚或揉切,再發酵,最後進行幹燥。紅茶按初製加工工藝不同又分為紅條茶和紅碎茶。紅條茶製作時,一般發酵較充分,滋味要求醇厚帶甜。紅碎茶由於在製作過程中,茶條通過兩個不同轉速的滾筒擠壓,撕切,卷曲,發酵程度偏輕,茶葉中多酚類物質保留較多,滋味要求濃厚鮮爽,通常,紅條茶適合清飲,紅碎茶更適合調飲。

紅條茶又分為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

紅茶名品小種紅茶

正山小種

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茶,分為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正山小種產於武夷山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星村鄉桐木關,也稱星村小種或桐木關小種,國際上稱之為拉普山小種紅茶。而邵武、光澤、政和、坦洋、北嶺、古田、屏南、沙縣及江西省的鉛山等地仿照小種紅茶的工藝,做出的小種紅茶品質較差,統稱為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現在,人工小種早已被市場淘汰,正山小種卻百年不衰,尤其是在國際市場上,深受歐洲國家特別是英國皇室的喜歡。小種紅茶幹茶外形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潤,香氣高長帶有鬆煙香,湯色黃紅,滋味醇厚,有桂圓香,衝泡後葉底肥厚呈古銅色。

TIPS

過紅鍋:是小種紅茶特有的工序,其目的是使茶葉停止發酵,以保存部分茶多酚,使茶湯紅亮,滋味濃厚。

注意:小種紅茶有歐洲口味和大陸口味兩種,品質特點各有不同。

小種紅茶的初製工藝共有六道工序,分別是:鮮葉→萎凋→揉撚→發酵→過紅鍋(殺青)→複揉→烘焙工夫紅茶

在中國,先有小種紅茶,後有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茶葉,因製作過程十分精細,精製時頗費工夫而得名。工夫紅茶的製作工藝關鍵在“工夫”上,不下工夫,難得好茶。工夫紅茶的出現比小種紅茶約晚一個世紀。

工夫紅茶因產地、茶樹品種等不同,品質各有差異,最有名的當屬安徽省的祁紅工夫和雲南省的滇紅工夫了。此外還有福建省的閩紅工夫、江西省的寧紅工夫、湖北省的宜紅工夫、湖南省的湖紅工夫(也稱湘紅工夫)、四川省的川紅工夫、浙江省的越紅工夫等,按茶樹品種分為大葉工夫和小葉工夫兩大類。

祁紅工夫

祁紅工夫也稱祁門工夫,簡稱祁紅,產於安徽生祁門及其毗鄰的各縣。清朝光緒年間,黔縣人餘幹臣從福建罷官回家。回鄉後在今東至縣,設立紅茶莊,仿製工夫紅茶,次年,又在祁門設立茶莊,進一步擴大紅茶生產。由於祁門一帶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製成的紅茶有天然的香氣,精湛的製茶工藝,使祁紅茶葉品質得到充分發揮,並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祁紅工夫紅茶的出口價格也居當時紅茶之首。祁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烏潤泛灰光,內質香氣濃鬱高長,似蜜糖香,湯色紅亮,滋味醇厚,葉底嫩軟紅亮(國際上稱祁紅工夫這種獨特的地域香為“祁門香”)。祁紅工夫適合清飲,也可調飲,加入牛奶後,湯色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