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羅伯特·福特納:《國際傳播:全球都市的曆史、衝突及控製》,劉利群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
46.漢斯·摩根索:《國際縱橫策論》,盧明華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
47.孔華潤主編:《劍橋美國對外關係史》,王琛等譯,新華出版社,2004年。
48.塞繆爾·亨廷頓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劉非等譯,新華出版社,2002年。
49.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
50.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4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51.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5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
52.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6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53.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54.張曉明、胡惠林、章建剛主編:《200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55.《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56.《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
57.《毛澤東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
58.新華社新聞所編:《鄧小平論新聞宣傳》,新華出版社,1998年。
59.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概覽:1949-1991》,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3年。
論文:
1.餘澤梅:《跨文化傳播與外宣新聞策略思考》,《新聞知識》,2007年6期。
2.毛峰:《中國文化傳播的戰略與策略》,《對外大傳播》,2005年11期。
3.陳嬿如:《利用跨文化傳播原理增強電視外宣效果》,《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4期。
4.程曉萱、夏舟波《外宣中的文化策略解構性分析》,《新聞前哨》,2006年9期。
5.趙先權:《文化策略:對外傳播的新途徑(上)》,《對外大傳播》,2004年2期。
6.趙先權:《文化策略:對外傳播的新途徑(下)》,《對外大傳播》,2004年3期。
7.馬軍:《探析跨文化民族體育文化的對外宣傳》,《體育文化導刊》,2006年12期。
8.張洪:《從邊緣到主流——文化報道在對外宣傳中的作用》,《對外大傳播》,2006年5期。
9.王曉青:《走文化外宣道路,樹文化強省形象》,《對外大傳播》,2004年1期。
10.陳偉宏、鬱歡:《展示文化特色打造外宣品牌》,《江南論壇》,2006年2期。
11.王素雲:《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理論與當代》,1997年10期。
12.楊鴻璽:《傳承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的文化外交》,《當代世界》,2005年3期。
13.孫紅霞、李愛華:《文化外交的獨特價值》,《國際信息資料》,2007年6期。
14.魏新龍:《文化外交——實現國家國際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理論與改革》,2002年2期。
15.範中彙:《新中國對外文化交流50年》,《新文化史料》,1999年6期。
16.李義芳:《文化傳統對新中國外交的影響》,《長江大學學報》,2007年8期。
17.駱玉安:《關於實施中華文化走出戰略的思考》,《殷都學刊》,2007年2期。
18.李智:《試論文化外交》,《外交學院學報》,2003年1期。
19.孫紅霞:《簡析如何加強和完善我國的文化外交》,《山東電大學報》,2007年1期。
20.門洪華:《中國外交哲學的演變》,《教學與研究》,2005年4期。
21.王建強:《從參與到融入——中國外交理念的轉變與中國參與世界的曆程》,《廊坊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3期。
22.李誌斐、於海峰:《試論“中國文化年”現象》,《理論界》,200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