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對較強。適當進補不但能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還能把滋補食品中的有效成分儲存在體內,為明年開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冬季是進補的最佳季節。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冬季進補,開春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俗語,充分地說明了冬季進補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人們有冬令進補的習慣。所謂:冬天進補,上山打虎。但是冬令進補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內容也應有所改變,尤其是不能一味地靠吃大魚大肉來進補。素食進補其實也不妨一試!
芋頭:
芋頭質地細軟,容易消化,適宜脾胃虛弱、患腸道疾病、結核病和正處恢複期的病人食用。是秋季調養脾胃之佳品,常食之無疑會有“貼秋膘”的作用。
土豆:
土豆每500克土豆中含天然脂肪3.1克,蛋白質10.1克,澱粉73克,粗纖維3.5克,維生素的總含量是胡蘿卡的2倍,西紅柿的4倍。此外,土豆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尤以磷、鈣、鐵十分豐富。祖國醫學認為,土豆性平味甘,有補中、益氣、和胃、調中、健脾、消腫等功效,常食之能強身健體。
紅薯:
紅薯係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可作為秋補,貼秋膘的食品。
蓮藕:
蓮藕具有多種營養素,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生食能涼血散瘀、熟食則補心益胃,具有滋陰養血的功能。與紅棗同食,則可補血養血。煨肉食可治脾胃之虛。
板栗:
板栗其營養豐富,果實中含糖、澱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板栗的藥用價值亦頗高。祖國醫學認為,栗子能養胃健脾,壯腰補腎,活血止血。栗子粥、炒板栗都是秋補的好食品,尤其是栗子粥,老少鹹宜,用板栗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之,栗子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欲,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者。
蘿卜:
蘿卜含有較多的水分、維生素C,一定量的鈣、磷、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蛋白質、鐵及其它維生素,還含有木質素、膽堿、氧化酶素、甘酶、觸酶、澱粉酶、芥子油等有益成分。祖國醫學認為,蘿卜性涼味辛甘,入肺、胃二經,可消積滯、化痰熱、下氣貫中、解毒,用於食積脹滿、小便不利等症。中醫對其醫療和保健功效推崇備至,有“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之說。
包心菜:
包心菜中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能促進人體物質代謝,十分有利於兒童生長發育。
山藥:
在山藥中含澱粉、糖類、蛋白質、澱粉酶、多種維生素、膽堿和多種礦物質。冬季常吃能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預防心血管係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減少皮下脂肪堆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並可防止肝腎結締組織的萎縮。
俗話說得好“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寒冷的冬天給自己適合的進補是十分必要的,除了飲食的進補還有從吃水果來補。在這個冬天把自己的生理機能調整到最好,同時也能吃出一份健康吃出一份美麗來。冬天寒冷幹燥,使人覺得鼻、咽部幹燥和皮膚幹燥、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點水果不僅能滋陰養肺、潤喉去燥,還能攝取充足的營養物質,會使人頓覺清爽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