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7年,聯合國召開了一次至今為止最大的會議,經所有成員國一致同意,定下了名為“開拓”的計劃。
此計劃的目的是探索黑洞的秘密,所有科技領先的大國都必須有一位航空方麵的科學家參與計劃,製造名為“開拓”的宇宙飛船。
黑洞是最神秘的現象,目前對黑洞的了解,一切都是根據理論以及現有的規律推論而出,並非真正的實地考察過,更不知道黑洞裏麵是否別有洞天。
但是由於當前科技發展顯示出了一種飽和趨勢。
正如人不斷的練習跳高,但越到後麵越是困難。這是重力及肌肉的極限所致,這就是世界的法規。
為了得到更高的科技成就,必須打破現有的科技層麵,向不可能挑戰。
每個階段之間都有層無形屏障,必須要拚,要試。
所以科學家們不得不將目標放在了黑洞身上。
由於此次太空探索危險性極大,極有可能隻是單程的旅行,所以聯合國並不強製要求所有成員國都必須派人乘上飛船,本次因此采取自願的形式,從自願的優秀宇航員當中再挑取10名。
假如自願宇航員不足10名,則全部參與。
但是如果宇航員成功歸來,帶來的信息由參與國擁有,資源技術大部分都由參與國擁有。
據推測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也有40光年,這黑洞名叫紮多黑洞,是由一名叫紮多的人發現。
這黑洞與其他黑洞不同的是它的出現。
它是憑空出現的,如鬼魅。
按現代飛船的技術可實現接近光速飛行,可本次航行極可能花費幾十年的時間。
光速推進裝置主要按裝在各類行星之上,在接近黑洞附近的地方才缺少光速推進裝置,靠後續核燃料動力前進,但也可接近光速飛行。
經過各國家在航天領域的頂端人才花費4年的時間製造,名為開拓的宇宙飛船終於產生。
在這四年間,不僅完成人員的選定,而且在前往黑洞的途中所能經過的太空站中填充滿了半再生性的燃料。
由於越是接近黑洞,則燃料的供應越是少,而且越是沒有必要,到一定距離時的黑洞吸力將比飛船動力大的多,可以不需要燃料,理論上可以憑借黑洞的引力達到光速。
2031年,飛船發射,如菱形的梭子狀飛船緩緩升空,在陽光下閃爍耀人光芒,代表了科學技術界的希望。
發射過程在全世界的網絡上都有直播,這是裏程碑式的探索行為。
可無奈有人歡喜有人憂,宇航員的家屬在現場抱頭痛哭,明明是歡送會的形式,卻像是禱告的場所。
十名宇航員在做完最後的道別,毅然決然的走進了飛船內,他們肩頭肩負著的是未來。
2041年,旅程結束的較意料中快的多,飛船在一片黑暗中失去了聯係,被野蠻的扯入黑洞的巨口之中。這情況已是在意料之中,此行的目的就是盡可能的記錄黑洞及其附近的景象。
死是必然,但死幾個卻是充滿了偶然性。
這是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
攝像頭最後錄下的畫麵是飛船突然進入一片無盡的黑暗當中,還在開玩笑緩解緊張氣氛的宇航員突然安靜了下來,安靜的可怕,一名宇航員指了指前方,嘴巴張的極大。
那前方是一片黑暗,卻像是在流動,那片流動的黑暗看似不動,然而竟一點點的挪到了宇航員的麵前。
若是仔細看,可以模糊的看出在那黑暗中有幾個人躺在了地上。
“別……別過來……”突然那名宇航員驚叫起來,雙手胡亂揮舞著,慌亂的向身後跑著,麵露猙獰,撞倒了身旁桌上的餐具,發出清脆的破裂聲。
宇航員心理素質本是特別好的,但這名宇航員怕的不是死,而是那用黑影逐漸凝聚成自己同伴的虛幻身影。
伴隨著最後的慘叫,留在地麵上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漆黑腳印,但也僅僅隻留下了腳印。
實時觀察的人員看到這最後的畫麵,不自主的握緊了拳頭,但心中極非常的冷靜。
事情已經發生,他將這最後的畫麵傳給了科學組觀察,他們看到這流動著的黑暗感到驚奇,但緊接著就將消息封鎖了起來。
公元2043年,所有人都沒有發覺,地球上空突然出現了一艘殘破不堪的飛船,像隕石般向地球撞去,摩擦產生的高溫帶著長長的白色蒸汽尾焰,最後墜入太平洋,如石破天驚,頓時驚起了數百米的巨浪,更是引起了海嘯和地震,卷席了附近幾百海裏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