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出版功能
出版功能主要表現為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社會功能四個方麵。(1)出版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現在維護現存政治製度、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或者為建立新的政治製度、政治權力製造輿論;其次是推動社會的民主和法製建設的進程,對權力機關進行輿論監督。(2)出版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選擇功能、文化生產功能、文化傳播功能、文化積累功能。文化選擇功能,是通過出版活動中的編輯工作環節來履行的;不論是對出版物的選題,還是對某一部作品進行的具體編輯加工,都是一種去劣存優的文化選擇過程。文化生產功能是由出版物生產的性質所決定的,這不僅表現為出版活動自身就由一係列文化創造活動組成,而且表現為出版活動能為其他文化創造活動如科技、文學、藝術,以及服飾、建築等物質文化的發展提供條件。所以,一個國家的出版業發達狀況如何,可以作為衡量該國文化發展水平高低的標誌之一。文化傳播功能是通過出版活動中的批量生產及出版物的廣泛傳播過程來實現的。文化積累功能,是通過出版物為舊文化的保存與新文化的增長創造條件來實現的。(3)經濟功能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麵:一是產值構成功能,出版活動能向社會提供出版物或出售版權,直接創造產值,構成國民經濟總產值的重要組成部分;二是經濟促進功能,出版活動能傳播知識,提高勞動素質,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三是經濟服務功能,出版活動能傳遞信息,為經濟決策與管理提供信息服務。(4)社會功能,僅指出版活動對社會環境產生的功用,主要表現在社會交流、社會教育、消遣娛樂三個方麵。
3.出版業的性質
現代出版業既是國家的一個文化部門,也是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產業部門,具有以下三個方麵的內涵:
(1)出版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知識的生產、擴散和利用,整個社會的發展對知識的依賴程度日益加強,出版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必然會更加重要。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有經濟活動都將伴隨一個吸取、學習知識的過程,知識性消費將成為人們的自覺追求。出版業與人們的關係也會更加密切。
(2)出版業具有信息產業特征。
出版業提供書刊、音像、電子、網絡等出版物,不論是書刊等以紙為介質的傳統出版物,還是音像、電子、網絡等新興出版物,都是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載體。作為具有信息傳播特征的出版業,勢必要適應各種先進的傳播模式。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將包括通訊、紙張、廣播、電視等13種行業劃歸為信息產業,出版業也列入其中,因為圖書是記錄科學文化信息的物質載體,出版業作為生產和傳播信息產品的專業部門,具有信息產業的一般特征。
(3)出版業是知識密集型行業。
出版業是加工初始的知識,以生產知識產品為目的的經營活動。按照生產要素的集中程度看,出版業具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屬性,出版部門對勞動者知識和文化素養要求較高,出版物的內容創作、編輯加工、裝幀、印製、宣傳發行等共體的社會實踐,足以證明知識、技術是影響和製約出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知識和信息的時代,出版業作為知識的創作和知識的消費之間的橋梁的作用更為明顯。
現代出版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是由中外學者共同參與推動的。在社會轉型背景下,出版業從“階級鬥爭”的工具逐漸演變為社會主義文化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出版機構從計劃經濟手段嚴格控製下的事業單位體製演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三十年來中國出版的每一項製度變遷都是以對出版認識的改變為先導,或者可以說,出版觀念的解放和出版理論的進步是推動中國出版改革的一個主要的內在動力。所以,本書對轉型期中國出版業進行製度分析時,需以現代中外出版理論為參照和依據。
第四節 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概念討論和界定
1.轉型與轉型期
轉型研究是近年來的一個熱門話題,除了轉型經濟學之外,社會學、政治學、曆史學、哲學等學科也分別從不同角度介入轉型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化和擴展,轉型的含義也超出了從計劃經濟體製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的範疇,而被看做與經濟體製轉變相聯係的社會整體轉型的過程。相比而言,一些國內學者對中國轉型的認識更加深廣,他們把世界範圍內的經濟體製轉軌與近代以來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麵的全方位變革結合起來,從三個層次上認識中國的轉型:第一個層次是體製轉型或者說是經濟轉型,指從社會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製的轉型,這個層次的轉型始自1978年。第二個層次是社會轉型或者說是國家轉型,即在經濟轉型的基礎上加上政治製度轉型,該轉型始自20世紀初。第三個層次是文明轉型,是指社會或者國家轉型再加上文化和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始自1840年的鴉片戰爭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