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38“鐵匠”飛機實際上可以說是蘇製“海鷂”,1978年服役,與“海鷂”同期。目前世界上真正進入實際使用階段的這類飛機也隻有這兩種,所以它們都是先驅。
“鐵匠”飛機的使命與“海鷂”相同,用於艦隊防空。它采用升力發動機同可轉動噴口的主發動機相組合,在氣動方麵所付出的代價較小。
“鐵匠”除配備AA—2空空導彈和攻擊小型艦艇用的AS—7近程空艦導彈外,還可攜帶火箭彈和23毫米雙聯裝機關炮。
垂直起降垂直發射
海軍不但航空母艦載有飛機,其他水麵艦艇,如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兩棲艦和一些輔助艦船都載有飛機,甚至最近建造的小型艦艇也有設計裝載飛機的。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海軍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這種趨勢不是一二個海軍大國的情形。許多有海軍的國家都在這樣做。
水麵艦艇裝載的飛機,除航空母艦有戰鬥機、轟炸機等較多機種外,其他艦艇裝載的都是直升機,主要是反潛直升機和多用途直升機。直升機幫助水麵艦艇擴大了搜索和攻擊潛艇的範圍,裝上大功率的雷達和電子設備可以作偵察、警戒用,還可以支持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執行垂直補給、布雷、掃雷等任務。所以,海軍艦艇用的直升機的研製,大都在向著大型和多用途的方向發展。
看好直升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海軍艦艇不可能擁有足夠長的跑道。即使是大型航空母艦,飛行甲板的斜角部分也才有將近240米的長度。直升機可以垂直起飛,不需要很大的麵積,更不需要長長的跑道。
海軍的其他飛機,也都在向短距和垂直起降的方麵發展。世界上第一種垂直、短距起降的戰鬥機,是英國研製的“鷂”式戰鬥機。這是一種音速、單座戰鬥機,集中了直升機和戰鬥機的優點,有靈活的中低空機動和作戰能力。它的實用升限15240米,最大外掛彈藥量,垂直起降時可以達到2270公斤,短距起降為3630公斤。有2門30毫米航炮,5個武器外掛架,可掛普通炸彈,也可掛2枚空對空導彈。它靠一台旋轉噴口推力轉向發動機,提供起降時需要的升力、過渡飛行和正常飛行時需要的推力。不足的地方是航程短,載彈量小。英國在“鷂”式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了海鷂式艦載機,已經裝備英國海軍。
世界上真正具有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要算是俄羅斯的雅克—141戰鬥機。它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M1.7,實用升限1.5萬米以上,最大航程2100公裏。
除了飛機,海軍艦艇的導彈,也在朝著垂直發射的方向發展。過去,許多艦艇的導彈發射方式是這樣的:露天甲板上設置導彈發射架,導彈則存放在甲板下的彈庫裏,發射時要經過許多程序,才能把導彈提到甲板上,再按指揮係統指令進行瞄準,這一連串過程至少要用20秒時間。下一枚導彈的發射又得如此重複一遍,再花20秒鍾,顯然不適合海戰要求。垂直發射技術,是把導彈垂直裝在一個特製的單元容器裏,容器垂直裝在艦艇的導彈庫裏,導彈庫的頂部就是艦艇的上甲板。導彈發射,隻要打開甲板上每枚導彈的發射口蓋,接通發射電路就可以。這就省去了許多機械動作,發射時間大大縮短。50年代中期,蘇聯首先采用這種發射係統。美國人急起直追,也很快研製成功。美國海軍的這種垂直發射係統,取模塊設計,把包裝筒和發射筒合二為一,以8個為一個單元,8個單元為一個發射裝置,發射一枚導彈隻需1秒鍾的時間。
這種裝置重量輕、體積小,可以充分利用艦艇上的空間靈活布置,自動發射,而且即使有一枚導彈因故發不出去,也不會影響其他導彈的發射。美國海軍自己吹噓說這是它的三大法寶之一,“將使未來海戰發生根本變化”。
美國海軍吹噓的其他兩大法寶,一個是宙斯盾係統,就是由指揮、武器控製、導彈火控、導彈發射、相控陣雷達、戰備檢查等6個部分組成的全自動作戰指揮與武器控製係統。另一個是艦載巡航導彈,其中最著名的是戰斧式巡航導彈,被稱作“會思考”、“有眼睛”的導彈。這種導彈還有個稱號叫“掠地飛”。它能超低空飛行,在海上貼著海麵7~15米高度飛行,在崎嶇山地能在150米高度以下飛行,能鑽山溝,拐急彎,也能突然升高。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用了不少。
各國航空母艦
“基輔”級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