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法國作為北約的一個成員國,既要承擔北約分配的任務,同時又要維護海上利益,重振大國的雄威,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為此,各盟國,特別是美國、英國、加拿大抽調部分艦艇補充法國海軍,給了法國海軍200艘包括3艘航空母艦在內的艦艇,法國另外從戰敗國德、意海軍手中得到35艘包括10艘護衛艦在內的中小型艦艇,補充了本國海軍。
然而,這批艦艇的艦齡普遍較長,已經不適應擔任北約組織和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要求中所賦予的任務。為此,法國海軍於1952年提出建立一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能適應海戰新條件的海上力量發展計劃,並得到法國政府的批準,於是建造航空母艦的計劃便應運而生。第1艘航空母艦“克萊蒙梭”號於1953年製定預算,1955年11月動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服役。第2艘“福煦”號於1955年製定預算,1957年動工,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至此,法國海軍已建造了一批以航空母艦為主的水麵艦艇攻擊力量,從而大大提高了法國海軍的戰鬥力,使海軍的麵貌為之一新。正如當時的法國總統在“福煦”號航空母艦服役一年後所指出的那樣:“法國海軍已史無前例地位於各武裝力量之首。”
兩艘本級艦都以20世紀初期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國家領袖來命名:“克萊蒙梭”號以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理克萊蒙梭命名,“福熙”號則采用一次大戰時期曾任西線協約國最高統帥福熙將軍之名。
基本結構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2.73萬噸,滿載排水量為3.278萬噸。它擁有城市公共生產的各種功能:膳食、住宿、治安、衛生、行政管理、消防安全、消遣娛樂和新聞報道等。雖然它的全長隻有265米,寬31.72米,吃水8.6米,但從龍骨到艦橋頂部高達51.2米,足有十幾層樓那麼高。艦上發電機的總發電量達1.4萬千瓦,相當於一座中小城市的照明用電量。
不論是在航行期間還是在停泊期間,“克萊蒙梭”級航母始終是一座開動的綜合工廠。它有自己的推進裝置、發電裝置、空氣壓縮裝置、空調裝置、加油裝置、充氣裝置和消防裝置等。此外,艦上還設有飛機的維修保養部門。有軍械車間、機械車間、金工管道車間、電氣電子設備車間等。所有這些對於航空母艦在海上長期活動是必不可缺少的。
“克萊蒙梭”級采用全通式斜角飛行甲板,構型頗類似經過大規模現代化改裝的美國“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艦島則位於艦體右舷;飛行甲板裝備方麵,本級艦擁有兩具美製MitchellBrownBS—5蒸汽彈射器以及4組降落攔截索,右舷位於艦島後方以及艦島左前方艦體中央,各設有一具飛機升降機。
武器裝備
最初本級艦的右舷裝備8門100毫米單管高平兩用艦炮,不過此種火炮在對空射擊時大概隻打得二次大戰時代的螺旋槳飛機,對於現代化海戰而言根本不合時宜,因此在後來遭到拆除;在“克萊蒙梭”號上,這8門100毫米炮被4門DCN新型的100毫米單管自動快炮取代,而“福熙”號則完全取消了100毫米炮的設置。在服役生涯中,“克萊蒙梭”級進行過3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提升範圍包括艦載機、防空武器、核武儲放能力、升降機、彈射器、通訊係統以及飛行甲板、艦島、輪機艙、彈藥庫的裝甲強化等。1977~1978年,兩艘“克萊蒙梭”級進行第1次現代化改裝,增加儲放機載戰術核子武器的能力。1985~1986年,“克萊蒙梭”號進行第2次現代化改裝,加裝兩具海響尾蛇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而“福熙”號則在1987~1988年進行相同改裝並另增ASMP機載核子對地導彈的儲存能力。1992年,“福熙”號進行第3次改裝,更換新的飛機彈射器;而“克萊蒙梭”號則在1993年進行第3次改裝,增加ASMP核子導彈的儲存能力。1995年,“福熙”號加裝2門30毫米機炮以及2具Sadral六聯裝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戰鬥係統則升級為Senit8.01。由此可發現,“福熙”號接受的改良比較多。
艦載機
法國認為,作為兵力投送的工具和戰術核武器的核威懾政策的組成部分,航空母艦是提供援助的最好工具,是掌握岸基飛機無法行動的海區的製空權所不可缺少的。“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共可載飛機44架,其中10架F8E“十字軍戰士”戰鬥機、20架“超軍旗”攻擊機、10架“阿裏茲”反潛機、2架“超黃蜂”直升機和2架“雲雀”直升機。航母上的這些飛機是根據其通常任務所配置的,當然艦載機的類型與裝置還要視航空母艦在海上編隊中的情況和使用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