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東西太多,錢包太小,家裏把月錢控製得又嚴,沈浪一聽到錢雙眼都發亮。
“文哥,你主意多,是不是找到什麼發財的路子?”沈浪屁顛顛地走來。
沈文雖然讀書不多,但是精明,夠義氣,最重要現在沈文有手裏20兩銀子做本錢,於是的沈浪對沈文的話很上心。
“有點想法,不過還要研究一下,你幫我找個僻靜的地方,最好是沒人打擾,還要隱秘。”
辣條主要是麵粉、糖、鹽、辣椒,麻椒、天然色素等,在後世也就5毛錢一包,製作簡單、成本低,但是有些調料大明沒有,澎化機也沒有,這些需要找替代品,然後在配料的量方麵,也得慢慢研究。
“有”沈浪隻是想了一會,很快就想到了地方:“在運河邊上有一處宅子,是存放貨物的,後院是我爹檢查貨物時歇腳用的,但這幾年都是空著,鑰匙我有,隨時可以拿來用。”
“那行,明天散課後,我們一起去,就你一個好了。”沈文吩咐道。
文哥這是隻帶自己一個人發財啊,沈浪那頭點得像雞啄米一樣,笑得眉開顏笑。
說幹就幹,第二天韓老夫子宣布散堂後,二人很快就溜了出來,在沈浪的帶領下,沈文來到一間空置的小院子。
這裏一處靠近江邊的宅子,地方有點偏,沒什麼人來往,估計它的功能是做一個中轉站,後麵的宅子用來看守貨物,不過沈坤進了翰林後,沈家為了注意影響,產業多轉向店鋪一類,這宅子便空置了下來。
沈文對這裏表示很滿意,讓下人打掃地方,然後叫上沈浪一起購置東西。
走路去的。
“我說小浪,你怎麼不多養幾匹馬,好歹你也是少爺,整天要走,這多沒麵子。”沈文不由發著牢騷。
河下看著不大,但是走起來路程可不少,現在去哪都靠二隻腳,走得氣喘籲籲、大汗淋漓,這哪像少爺?
沈浪有些無奈地說:“文哥,我也想啊,可是你想想,馬無夜草不肥,要想馬養得好,得喂精料,還要配馬夫,人吃馬嚼一個月二兩銀子打不住,這銀子家裏可不幫我們出,哪裏養得起?”
頓了一下,沈浪補充說道:“不光是銀子的問題,文哥你看,這河下大多是這種青石板路,走不快,就是騎馬也發揮不了,要是馬受驚傷了行人,那更不好,你沒看到嗎,在河下,多有錢的人,都是坐二人抬的小轎。”
規劃時沒有想好的後果。
這種情況外國也有,不少有名的老城區,馬路都狹窄,為了保護那些古建築,也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還創造出“單行線”的概念。
“那家裏同意養我們養馬嗎?”沈文忍不住問道。
“別說養馬,要是養得起,就是養隻老虎也沒人管。”
沈家的教育很自由開放啊,有本事你盡管折騰,沒能耐你就乖乖的趴著,這有點像軍中以武為尊的感覺,真不愧是有軍人世家出來的。
這種教育方式在後世叫自由式發展,但在大明朝,顯得有些另類。
沈文擦了擦額上的汗珠,然後心裏暗暗打算,有錢後先要解決交通工程問題,不然天天走得一身水一身汗,也太狼狽。
二人走到最熱鬧的壺嘴大街,街邊叫賣的小販,一個比一個叫得大聲,一個比一個叫得動聽,綠豆糕、桂花糕、燒餅、饅頭、油條、燒雞等,那香味一個勁往行人的鼻子裏鑽。
跟在沈文後麵的沈浪,饞得口水快流出來了。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說的就是像沈浪這樣的年紀,無論吃多少,一會就餓了,沈浪盯著街邊剛燒出、還滴著油的燒雞直流口水,可是摸摸口袋,最後還是放棄。
錢包快空了,這個月還有一半時間沒過呢,對了,文哥前幾天得了20兩的彩頭,要是他請客,那就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