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的理想薪金(3 / 3)

要求獨立的女人們,為高昂的年薪奮鬥吧!

2. 知足長樂型

就象一首歌裏唱道:“我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有錢的時候沒有錢。”於是就有一部分人選擇了“有一點錢,有一點時間”的生活。她們當然明白錢的好處,但是她們也同樣明白要得到更多的錢需要更多的付出,權衡之下,她們選擇了一個自己認可的中間點,比如年薪5萬,也算白領,雖然再努把力拚拚命,或許可以拿到10萬,但是“象打仗一樣的生活,值麼?”於是,她們選擇了知足長樂。

時間還是金錢,這的確是個問題。

我很羨慕那些全身心投入工作,第一天加班到淩晨,第二天一早又穿戴整齊出現在辦公室的人,他們沒有時間娛樂,甚至沒有時間約會,當然應該有高薪作補償。

我不行,我吃不起那份苦。所以我的要求不高,每年能賺5萬塊錢就馬馬虎虎了。

我學的是財會,如今蠻吃香的。工作了五六年,也算有經驗,我的那些同班同學一半準備考注冊會計師,跳槽進了會計師事務所。生活像打仗一樣拚命,值嗎?

我在一家規模不大的合資企業當個小小的部門主管,月薪3500,加上年終獎什麼的,剛好一年能掙上5萬左右。我很知足,這點錢賺得不吃力,也夠我花的。我的原則是工作隻是職業,八小時以內屬盡職守,八小時以外才是自己的生活。

在我們家有明確的分工,起先我負責日常開銷,他負責投資、儲蓄和添置家具、電器等,自己用自己的錢,互不幹涉。日常開銷包括夥食費,水、電、煤氣、電視費和七零八碎的一些開支,大概占去我40%的工資,剩下的2000塊,我用來喝茶、看電影、買唱片、添置雜物什麼的,每個月也用得差不多。後來有了孩子,我們又約定生活費我管,教育費他管。孩子小的時候,奶粉、尿片的開銷很厲害。好在我也沒時間再約同學,喝茶、看電影、逛街的次數降到最低,一進一出,正好持平。

我不存錢,到了年底我用年終獎封好幾個紅包分別給雙方父母和侄女外甥,剩下的用作喝別人喜酒時的禮金。

我的經驗是,時間比金錢更寶貴,賺錢的本義是為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如果賺更多的錢需要擠占生活時間,那我寧可隻要5萬。

3.現實追求型

讓我們從生活的一筆筆帳算起吧:飲食、服裝、住房、保險、婚嫁、(未來的)孩子……哪一件事不需要錢呢?自己設定的美好生活自己去實現吧,苦點累點就也認了,誰不知道賺錢難呢。當然,錢也不能太多,把男人嚇住,工作也不能成為女強人,讓男人怯步,有能力自己掙錢,有媚力花男人的錢,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了。

女人不能太會賺錢。太會賺錢的女人讓男人們感到咄咄逼人,難以親近;太會賺錢的女人大多沒有時間花錢,對生活敷衍了事,實在對不起自己。這些是我的上司,一個年薪20萬元,至今獨身的中年女士的肺腑之言。而我,不靠父母供養的日子才過了沒多久,如今還在可憐巴巴地賺3000元的月薪,常常感到捉襟見肘,很難和她有所共鳴。當然,我也不貪心,不想如她這般,捧著20萬票子,孑然一身地過一輩子。隻要10萬,我想隻要能賺足10萬年薪,日子就會變得愜意很多。市場經濟之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保險費是一月不能拉下的300元大洋,一年下來也需要三四千元。養育之恩,無以為報,隻能向父母上繳一些聊表寸心,每年給個3千,勉強對得起良心。還有,就是每月標準不變、雷打不動的儲蓄了———嫁妝指望它,買房指望它,就連今後生孩子說不定還得靠它。

如此一來,好像就隻剩兩三萬了———人靠衣裳馬靠鞍,全部投入“門麵”工程。記得一則廣告中說,“臉麵”上的事兒,還得聽自己的。但一進商場,“臉麵”上的事就得全聽促銷小姐的,六七百元的名牌護膚精華露、不超出兩百元的洗麵奶、麵膜霜,還有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彩妝用品……為了對得起自己那筆年薪,一律買下。上千元的純新羊毛職業套裝可以定期添上一套,過膝羊絨大衣也可以輕鬆地穿在身上,就連一百元都難買上兩雙的天鵝絨絲襪都可以買上一打。能賺10萬年薪的人,上街買東西,不用再等大減價,也不用帶上皮夾子———帶著成打的鈔票多累,索性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