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也別做這種笨拙的美化了。找一些他們習以為常,按照團長的思路卻不公平的事情,進行大肆宣傳。”
張偉放下幾份宣傳DTPH的政策如何善良、公正,號召人們加入的稿件,輕歎了一聲,這樣吩咐道。
批評總比讚美容易許多。既然你們領會不到暗示的技巧和曲折做法的意義,那就做點容易的事情吧。
幾個人不管聽沒聽懂,都點點頭,走了回去。這真是…
也不知道,團長準備了多少時間來執行這個計劃,是希望迅速完成?還是可以慢慢來。
不適合去問,那會顯得自己很沒能力。自己分析吧。
宣傳的常用技巧有多種。
第一種方法:把那些團員內部原本的矛盾擴大化。
譬如某個團隊,某個官員A欺負了某個普通成員B----這種事肯定是有的。
那麼,就在各種渠道宣傳這種事。在暗地裏傳播這個消息,就說B在遇到了DTPH團隊之後,打算背叛原本團隊---這是會被官員們認為合乎邏輯的;同時說官員A為了防止普通成員背叛,打算先下手為強,在下次出獵的時候殺了B。
隻要反複去說,三人成虎。最後B除了背叛之外別無選擇。
第二種方法,通過暗示,讓勝利和公平掛鉤
譬如有些人,C有脾氣,對於上級占有各種裝備的事情不滿,然後去申訴,上級考慮了各種情況之後,答應了他。
這也是很正常的情況。在本次編寫的宣傳材料中,介紹某個在戰鬥中很出彩的人,D的戰鬥力時,就可以把C做法寫進去。
這樣,人們看到之後,就會不由自主的得出一種‘因為這個人勇於和官員們抗爭,獲得了好裝備,所以才有戰鬥力’的印象。
到了之後,人們發現這事是C做的,而不是D做的時候,不但不會反感,反而會產生更深的印象---當然,在細節方麵要做的足夠準確。隻要細節準確,在關鍵部分越是說錯,越能讓看到資料的人牢記住它。
第三種方法,把偶然的個例當成全部
譬如某人,E,在場景裏建立了功勳,獲得了幾件裝備。然後團隊把該裝備分配給了更適合這裝備屬性的隊友。
然後,E在格鬥競賽中遇到了很強的敵人,反省的時候想到了這點,於是在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時說了出來。
這很正常吧。但是看到之後,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自己被團隊拿走的裝備(順便忽略掉團隊給自己裝備的事情)
還有很多其它的技巧。在積累了一定的宣傳後,就可以在契約者中整體散播出不滿的情緒---對官員們、對團隊的分配方式、對目前狀況的不滿。
所有這些,團長應該是懂的。自己那些部下,應該是不懂的。看他們寫的稿件,像小孩子在蹣跚走路。
這也不是太壞。張偉沒有教導他們的意思,沒有幫助他們改進的意思。
對於王洛來說,達到目的就可以。但是對張偉來說,那不夠。作為一個累經失敗,一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啃書網推薦閱讀:
度處於絕望邊緣的人來說,張偉盡管平時表現的很沉穩鎮定,但在內心深處,他能感受到隊友們對自己的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