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簡單的,有關身份辨識的問題。
在具體生活中,人群和人群之間往往會產生區別。很多行為,在外人眼中,那是‘不可思議’,在這群人自己眼中,則是‘理所應當’。
當這種‘理所應當’對於這群人的發展有所幫助,並得到了一段時間的積累後,群體認同感就會在他們的思維和行動中正式形成。
秉持同類做法的人,會不由自主的互相認可對方,將共同構成一個整體。
套用一句電影裏的話:人們一開始不適應它,後來習慣它,最後離不開它。
也有些群體,長期處於蒙昧之中,並沒有形成文化---或者形成的認同感不夠強勢,對於外來的改變缺乏足夠的抵抗能力。
這樣的群體,在外部出現壓力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分裂。這位國王,和他的部下所秉持的理念,顯然並不強勢。
自己進行的這種宣傳,確實無法輕易獲得勝利,也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隻要自己更進一步,忘記生死而做出某些關鍵的選擇,完全能起到讓對手分裂的效果。
譬如,在戰鬥中,把攻擊的對象全部傾向於法師,而無視貴族。就算在高層的指揮下,貴族們依舊會勇猛的衝鋒,但那些普通的貴族,一定會為了法師們的傷亡而高興。
感受到這種傷亡和敵意的法師們,一定會在心底懷疑是不是貴族出賣了他們。從那以後,他們一定會更加的團結。
就算自己這邊失敗了、死光了,但隻要做出這樣的配合----宣傳與行動的配合,這些貴族和法師就一定會在不久之後,不知不覺的、不由自主的,分裂成兩個群體。
充滿敵意,充滿矛盾的兩個群體。
之後的時間裏,就算他們的領袖能保持理智,能看在過往的交情上進行交涉和溝通,能宣布‘敵人試圖挑撥我們的行動是巨大的陰謀!決不能讓敵人得逞!’‘貴族和法師本來就是一體,根本不用區分彼此!’但隻要他們的行為不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那就隻能暫時掩蓋問題,而無法真正消除問題
種子被播下了。之後,這兩群人在精神上,在無意識中,就會認定自己的身份,會更看重自己所屬的群體
‘貴族’,或者‘法師’
從那以後,他們的衝突就不再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了。作為群體,他們的分裂就會成為必然。
如果我們死了,他們中的一方早晚也會殺盡另一方。
這便是宣傳的可怕之處,這便是掌握了宣傳技巧的人所能進行的複仇。
當然了,這是最後的辦法。
能做到的話,還是要活下來的。
可惜,這種技巧沒有辦法拿來威懾敵人。這種東西之所以強,是因為它處於思維的死角,敵人往往會忽略它,不在意它,所以它才能發揮威力。而一旦拿來威脅敵人,就無法發揮了。
等等....無法發揮就無法發揮,又有什麼關係?
我的目的,是救下自己、救下大家,而不是和這些國王的部下死磕....對於這種通過科研來擺脫空間的做法,自己一點都不厭惡,如果不是他們試圖把自己作為科研對象,自己是絕不會和他們戰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