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節 工作x的x波折(3)(1 / 2)

“譬如在蘭克烏的事件,很多外國媒體傾向於把這件事說成是‘販賣人口’、‘當代的奴隸貿易’之類。”

“麵對這種抹黑,澄清是做不到的。因為敵方媒體的宣傳能力,比我方強的太多。而民眾對千裏之外的事實並不會有興趣。”

“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對他們能產生核心影響力的是什麼?當前的收入、現實的生活、未來的前途---如果有什麼消息能讓這些有所改變,他們會很有興趣的。”

“倘若那些支持我們的記者,能在抨擊我們的同時,順便詳細描述一下我們這裏普通居民的生活---從衣食住行的細節方麵,全麵壓倒那些地區的居民;從個人工作和機會和發展的空間,都遠超那些所謂‘自由’的國家----那麼,他們不由自主的,就會開始產生羨慕和向往。”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再表露出願意接納他們的態度,再製定一套難度並不高(但也不低)的考核機製。那麼,世界上所有優秀的、願意努力工作的人,便會從心底認同我們,積極的願意成為我們的一員。”

“任何群體,其核心都必須包括這樣一點:心靈上的共同體。”

“如果不再具備這點了,那麼群體中的離心力就會超過向心力,分裂的趨向就會開始出現和成長。對我們來說是如此,對別人來說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那些有關‘錯誤的人類分類方式’的理論也能得到提及甚至努力宣傳。那麼,很多外國居民的觀念---由對媒體宣傳內容的厭惡、對改善自己生活迫切的願望...等多方麵的因素結合在一起,就會變成對我方的極大好感。”

正文裏就隻有這些內容,後麵,是一份附錄:

“這些年,作為對手的其他國家宣傳了各種關愛少數群體的口號,結成的各種關愛類似群體的組織。”

“無論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等得到什麼短期的好處....但是公開的、廣泛的做出這些舉動,都可以視作其整個文明弱智化、白癡化,喪失進步能力的征兆。”

“作為曾經飽受屈辱的國家,我們理應利用這樣的機會。利用那些願意勞作的普通人對這些做法的厭惡,來爭取和獲得他們的認可與支持。”

“糧食很寶貴、石油很寶貴、科技很寶貴。但是,對人類社會來說,最寶貴的資源隻有一種:人。”

“走在正確和發展軌道上的人;受過教育,願意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的人;用正確的思想充實和武裝起來的人---這是我們的夥伴,應該團結他們。”

“而我們要糾正的,是那些在錯誤的理念浸淫了很久,變得懶惰而放縱的人;是那些蒙昧未開,尚且處於混沌狀態中的人;是那些被宗教約束,無論麵對多少外來的好意,都不會感謝施救者,而隻會感謝神明的人。”

“我們要做的,不是給這些人直接的利益。也不是去討好他們、縱容他們---那樣做,隻能招致蔑視和唾棄。”

“我們要做的,是尋找人類社會進步的方向,吸引他們、征服他們。然後,接納他們。”

“這些,是我們的祖先曾做過的事情,也是如今的我們,打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