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進入團隊之後,要注意的,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安排合適的工作----讓他們能通過努力來獲得收獲、獲得成長。要把他們組織起來,一起去挑戰那些單獨的個人無法挑戰的對手。
需要注意的要點是:一定不能把他們當做‘自己人’,然後鬆懈,對他們要求這些、要求那個---安排給他們的所有工作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逼迫他們去當好人。
逼迫他們團結,逼迫他們重視彼此,把環境塑造成:隻有他們展現善意,才能獲得收益,獲得進展---而如果展露惡意,就會栽跟頭、吃苦頭、麻煩不斷。
這樣做一段時間,他們就能總結出經驗和教訓來,之後,自覺的去做團結,去做好人了。趨勢形成後,新加入這個群體的人,也不得不去這麼做---不然就會被排擠、被針對、被打壓。
然後,團隊中,大家心中的野心、惡意、負麵情緒,也需要合理的出口,合理的宣泄渠道---再沒有什麼,比空間本身更適合作為這個出口了。
...
保持競爭的良性狀態
願意善待他人,願意幫助他人,絕不意味著願意接受他人的懶惰和懈怠
在競爭勝利之後,利用獲得的優勢來鎖死後來者前進的機會,這樣的做法是卑劣和醜陋的;但是競爭本身,能促使人們產生進步的欲望,是符合世界本身規律的。
一個健全的團隊,應該有良好的內部競爭機製。既不讓其中的成員負擔過重、承受不住;也不讓其過於安逸、鬆懈、放縱....
能讓大家達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就再好不過了。
......
有關目標:
這個空間可開拓的地方很多、非常多。
不被固定的思路所拘束,充分開動頭腦的人,都會發現,機會其實是層出不窮,遍地都是的。
而最終的目標,也不應該是簡單的變強、無敵...那種事,沒有什麼意義。
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不幸的是,在這個時代,這個輿論環境和價值體係下,這種想法難以公開。
在長期和大量的錯誤宣傳下,如果被人發現這點---某些人別有用心的人,可能就會把我對大家的幫助當做理所應當,乃至於對幫助的方式進行挑剔,認為幫的還不夠多、不夠好。
更甚者,用人質來威脅,用道德來綁架--有很多人,看到一個好人,馬上就會試圖把最高的道德標準設想出來,然後拿來要求對方---麵對那種惡心的存在時,雖然也不是沒辦法對付,但太惡心了,能避免還是避免的好。
嗯....在深夜裏,在旁邊沒有人的時候,還是把明明白白的把自己的善意拿出來的:
我,王洛,在這個空間裏的目標:就是找出這個空間的真相,然後把所有值得救、能救的人都救出來。
嗬嗬嗬,有點兒可笑,明明我還什麼都不是....明明我明天就可能在戰鬥中死掉。
但是沒關係。就像主席教導的那樣,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我為了救下所有沒做什麼壞事、值得拯救、自己也在為得救而不懈努力的人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死了,就比泰山還重;為了享樂、放縱、為了爽,就去搶劫別人、殺死別人的人,他們的死就比鴻毛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