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各自的選擇(1 / 2)

幾處營地裏,黃巾軍紛紛拿起武器、穿上衣甲,奔出營地,亂哄哄的整隊。

漢軍來襲。

“做你們最擅長的事情。”王洛這樣安排道。

於是,這支新的小團隊裏的三個人,都按照各自的想法,站到了自認為合適的位置上。

周應雄拿起盾,站到了前排;楊問天站到了隊伍中間;王洛跟一個黃巾兵說了幾句,就從對方手上拿過了韁繩,騎到了馬上。

他處於隊伍最後的位置。

在楊問天看來,這隻是又一場戰鬥而已。

他已經身經百戰,無所謂了。

他位於隊伍中間,因為在他看來那是最好的位置。不能像王洛一樣居於後排,那樣參與到戰鬥中,因而獲得戰利品的機會太少;他也不像周應雄一樣,因為固執或者愚蠢,拿著盾牌就敢站到前列去。

漢軍士兵會掉落什麼戰利品?據說漢軍將領的頭顱是很多任務的必備道具,但是必須要對將領造成的傷害高於其生命值的20%以上才有比較高的機會掉落,要是能搶到就好了。

------

周應雄能感覺到自己身邊的士兵們在顫抖。

他看向右邊,是一個戴著黃巾,穿著布衣的中年漢子,拿著...半個殘破的鍋和一把菜刀;左邊,是個小夥子,也沒穿鎧甲,拿著麵木盾,身子在不住的發抖。

他們都很害怕。確實,害怕是有理由的,但是,本來一個團隊中就應該各自其職,拿上盾牌,在前麵保護隊友,不是很光榮的事情嗎?

哪有那麼多可計較的?團隊需要的就是配合,之前是沒辦法,現在有了裝備,學了技能,當然該走在最前麵了。

懷著這種讓他在接近十年裏一直被笑話成傻瓜,導致了無數次老板掠奪、同事欺壓的想法,周應雄走到了隊伍的最前方。

---------

這支部隊的領袖是誰?王洛看了一圈,找到了。

從最大的營地裏出來的一群騎兵有二三十人,個個身披甲胄。走在最前麵的那個,舉著旗子,旗上寫著“張”。

有幾名騎兵,不是從這支隊伍裏跑出來,去各支隊伍傳遞很簡單的命令---全軍進攻。

然後呢?怎麼迎敵?哪支隊伍在中間?一旁的隊伍如何掩護他們?這種最基本的隊列都不說,就是讓這群人一起上...

王洛看著傳遞命令的使者,最終什麼也沒說。

不是時候。

他離開隊伍,驅馬走上旁邊的一處高地,觀察起戰場。

也許是統率點發揮了作用,並沒有人管他。

這裏不是山地,但也不是純粹的平原。整個戰場呈一個扁平的C形,黃巾軍的營地紮在山坡上,C左側的中央地帶。營地附近,周圍有些山坡禿了,被黃巾軍伐做木柴或者營地的柵欄。而隊形整齊的漢軍步兵大隊,以及少量騎兵,從C的缺口處襲來。人數...應該是七百人左右,黃巾軍的四分之一。

看到黃巾軍攻來,這支漢軍就在一處坡地上停下,陣中射出了幾輪弩箭。

黃巾的將領為什麼選擇進攻?在營地裏,利用高地優勢,等待漢軍來攻不是更好嗎?還是說因為人數上的優勢,對勝利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