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雄坐在王洛對麵,看著任務單和兌換單。
看完之後,他評論道:“和空間給的任務不大一樣。招降的我能理解,但是教士兵認字,你想做什麼?”
“認字了能看懂兵法,至少能看懂公文,戰鬥力會相應增強。你知道吧,我一直認為:知識就是力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好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做的工作太多,會忙不過來---尤其是製定了一個大計劃的時候。”
“那麼,把大方向確定,要做的總體工作確定,然後把它分成很多較小的、簡單的、適合不思考的人去做的工作,就很有必要了。然後,安排出去,設置合理的資源獎勵機製,整個工作就容易多了。”
“確實是這樣。”周應雄撓了撓頭。“就是這些任務不怎麼適合我。”
“啊,那些不過是一小部分。說實在的,設計起來很頭痛。適合你的任務...也會有的,不用多久。”
說是這麼說,但是周應雄走後,王洛對於設計任務的事情覺得很頭痛。
在這種事上,他有的隻是初步的思路。對於細節,則差的很多。
一個由許多人組成,發展了許久的群體,為什麼會崩潰?
因為經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做到了目前的理論體係所能支撐的盡頭。接下來,失去了發展目標、晉升體係也出現了問題,從而導致內部成員對現狀感到厭倦。
王洛認為最關鍵的部分在於:有許多人,忘記了這個群體為他們帶來的好處是當初費了多少力氣才得到的,而漫長的舒適生活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幻覺,認為那些都是理所應當。
這種想法出現在任何群體中,如果沒有得到遏製,而是蔓延開來,那就經常會引發該群體的整體毀滅。(譬如在現代,很多富二代,都會認為自己的種種享受是理所應當,自己高於周圍的眾人,是天經地義----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生來就是如此,習慣了。這種習慣讓他們產生了一種幻覺,把那種生活看做理所應當)
扯遠了。總之,這些隻是部分理由。不過就王洛看來,自己並不能做到分析並解決所有問題,能把這些解決,就應該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
怎麼做?重塑這個世界裏人們的思維、理念、精神內核。給予普通人努力的渠道;給予有才能的人發揮才能、獲得資源的空間。給這些所有人,壓力和目標。
從這裏出發,統計一下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多少工作,再把這些工作逐步拆開、分類,直到它們中的大多數不思考也能完成----再給各種難度的工作製定相應的回報,分出去。
這就是領袖(能帶領整個團隊走上正確方向的人)該做的工作。以這樣的思路做出來的計劃,能廣泛適用於各種場合,隻要操作得當,都會發揮效果。
----
“你是說,每個投降並加入他們的漢軍可以換一百點貢獻?那單投降的能換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