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我就確立了目標:不管能不能,都要盡力去做。”
“策略嘛,還是和上次一樣。但時代不同:這是在古代,沒有發達的傳媒可以利用。地點不同:是在中國。人也不同:目標對象是農民,而不是強盜---那些美國人,從上到下,從黑幫到平民,骨子裏都是強盜。
“如果遇到可以掠奪的機會,那些美國人就會興奮起來,積極參與;而在中國,我們的同胞和前輩,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而耕耘,希望獲得更好的生活---他們有這個資格。”
“所以,在美國我可以肆無忌憚的運用各種手段。而在這個場景,我選擇的是更積極、更有活力,更具建設性的手段。當然,難度也更大。”
“行動的依靠沒有變化。依舊是那兩條:人的欲望是無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人,大部分時間,都不處於思考狀態。”
“漢朝那邊,地主們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欲望---主要表現在對土地的追求,是無限的。他們不懂克製。漢末,核心矛盾就在於地主豪族群體的擴大和需求,已經將農民擠到了難以生活下去的地步。”
“作為群體的地主,不會思考,作為群體的農民,也一樣不思考。他們憑本能在敵視對方,但是雙方都不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許會出現直接的對抗----農民起義,像綠林赤眉、瓦崗、朱溫、李自成。但這次曆史打了個迂回,出現了宗教體係對血緣親情體係的反撲---沒錯,黃巾起義的性質更接近於兩種不同性質文明的對抗。”
“然後,本來已經處於衰落期的地主豪族,依靠文明內核的力量---知識,擊敗了黃巾,獲勝了。對,人多的一方並不一定能獲勝。在這個時代,是有知識的一方獲勝了。
“但是他們自身的矛盾,已經積累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最終矛盾爆發開來,幾千萬人被殺戮殆盡----九品中正法確立,世家門閥構築出來,地主們全麵確保了自己的利益。
“然後外族入侵,地主們也遭遇了失敗,整個文明幾乎毀滅殆盡,依靠殘留的智慧,在陰暗的角落苟延殘喘。”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兩句話,形容漢末的情況是最合適的。擊敗了試圖死灰複燃的原始宗教體係之後,漢王朝的根本性矛盾並沒有解決。”
“而我,既然來到了這個時代,就打算盡力改變這種情況。”
“當然,這樣的分類方式太過簡單。但在決定方向的階段,這是對的。”
“農民不思考。他們依靠本能來反對剝削他們的地主,渴望的是宣泄和直接的暴力。在具體的行動中,表現為易**縱和引導。很好,那就好好引導他們。提出最極端、最能解決問題的策略---直接對繼承權開刀。”
“如果能宣傳開來。所有的地主豪族都會瘋狂的反對,因為這會極大的傷害他們的利益。很好!他們越反對,痛恨他們的農民就會越支持。”
“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民們會以他們的本能、空前的團結起來。把他們聚集起來,明確起義的方向,構築利益分配的體係,給其中的所有人努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