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營,就交給你了。”
高台之上,王洛站在軍官們隊列前,遞給周辰一條紅色的綬帶,拍了拍他的肩膀。“希望你多多努力。”
周辰沒穿鎧甲,而是包著一身的繃帶。他的傷太重,因此周應雄做了這樣的安排。此刻,他看起來很激動,接過綬帶,雙手抱拳。“為天下!為萬民!為將軍!周辰願拋頭顱,甘灑熱血!”
嗯,不管聽幾遍,這套詞都還是不錯的。王洛看向遠處,周應雄所在的大致位置。
看不清。
主持後勤、調配物資、計算獎勵,這些本來也是大功。要不是他吃了那種敗仗,本也該在這裏。
不像楊問天,就算顧忌情誼,也很難給他安排職位。
周辰將綬帶佩到身上,走到台前,向下麵的士兵揮手。一陣陣的歡呼響了起來,大都是決戰那天跟隨他作戰的士兵。
周辰,算的上是知恥而後勇了。在那場決戰中,王洛將第一個和第二名都劃給自己,而第三名就是他。
王洛想起那天的情況。出發之前,周辰沒有用平常的盾牌和環首刀,而是選了一把大斧。戰鬥一開始,他就在身邊衛士的掩護下,拚命衝擊敵陣。在前期的對戰中,他至少砍死了十多個對麵的漢軍,給敵人施加了極大的壓力。之後,漢軍陣線動搖的時候,又是他帶著手下拚命攻擊敵人,最終首先打開了缺口。
那天,他好像發了瘋一樣。許多士兵都說,在整場戰鬥中都能看到周協領的身影。他身負二十多處傷,換了三次武器,原本幾十人的親隨隊伍,死的隻剩兩人。因此,為勝利作出了如此大貢獻的他,有資格獲得統領的任命。
隨後,王洛從旁邊士兵端著的盤子裏拿出下一條綬帶,遞給張石頭。這是一進入場景的時候就認識的人了。盡管從沒有表示過忠誠,但他對所有的任務都盡心竭力,並且在決戰當天也表現的很英勇,抵禦住了漢軍騎兵的攻擊。
“第一營,就交給你了。”王洛拍了拍他的手臂。
“為國家,為世人,為革命,張某百死不惜。”
張石頭拱了拱手,接過綬帶。他的聲音很僵硬,像是在背誦。但是當他走到台前,接受士兵歡呼的時候,難得的露出了笑容。
第三營的統領,王洛選了孫橋。
這便是馬上要出征的三個營的主官。之後還需要任命一些副官和軍政,但是都在這裏進行的話,整個儀式的時間就太長了。那些職位,還是之後用文件的形式任命吧。
得到任命的人,依次到台前接受歡呼。除了前幾個人之外,大部分軍官,隻能得到自己營地的人支持,而新投降的漢軍,在很多時候都保持了沉默。
但是,他們心底應該是在羨慕的。儀式的價值,就是影響處於其中的個體的心理。他們看到本來普通的人因為立下了功績而得到了出風頭的機會,那麼下次,在戰鬥的一開始他們就會滿腦子都是在台上的風光模樣。
希望站到台上的是自己,享受歡呼和支持的是自己。盡管有些人說起這些的時候會否認和回避,但是在心底,他們都是渴望這些的。
接下來的工作是授勳。王洛的鍛造術沒法製作這種東西,於是隻好麻煩營中的鐵匠----幸而攻破漢軍大營的時候俘虜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