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十萬大山十萬巫(1 / 2)

在貴州省東南,湖南省西南,廣西自治區西北的三省交界處存在著一片麵積為四萬公頃的浩瀚山區,這裏一直是苗族壯族等少數民族的繁衍之地,而赫赫有名的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也在這裏。

從古至今,這裏就是神秘的原始森林所在,那遠遠超過十萬之數的大山群落,座座透露著異樣的冷冽和孤傲,宛若整裝待發的戰士,這是山的軍隊.

在傳說中,那是萬年前十萬巫族軍隊所化身而成的龐大山群,而那巫族的不屈精髓,早已經深深的注入到這片土地上。

神秘往往意味著危險,民間傳說裏的十萬大山更是無比凶險,是人類眼中難以征服的可怕所在。

在這裏,到處遍布著獨有的令人聞風喪膽的各種瘴氣,這瘴氣是無數奇異植被和動物屍體腐爛後生成的毒氣,在十萬大山特殊的封閉濕熱地域環境下形成,有的瘴氣奇香無比,讓人昏昏欲睡不辨東南,有的卻是帶著一種惡臭,隻要聞到頓時就會讓你人事不省,慢慢化為白骨。

傳說最有名的一種五色瘴,從遠處望去,絢爛多彩宛若一朵朵五色雲霞,但別說靠近,隻要在百米之內,就瞬間讓任何活物化為黃水屍骨無存,但這些瘴氣對植被卻往往無害,因此瘴氣所在,鳥獸罕至,樹木枝繁葉茂,煞是蔥翠。

這各種瘴氣高低錯落漂浮在十萬大山深處瘴氣區的不同海拔,使得走獸稀少,飛鳥難渡,有的地方甚至終日不見陽光,形成各種幽暗的宛若地獄的深淵。

這瘴氣有的純為毒氣,有的卻是由各種細小的飛蟲抱團而成,更有倆者混合而成的,古代苗民就依此研究出多種多樣神秘的蠱術。

蠱術最早的來源是上古九黎巫族,古書記載,當年巫族一脈的蚩尤與黃帝大戰,就曾經動用過蠱蟲,黃帝的軍隊頓時死傷大半,後來九天玄女來幫助用仙術甘露驅散蠱毒才轉敗為勝。

後來九黎巫族大敗後,殘部被黃帝趕入十萬大山地區自生自滅,其後裔分化為史書上所說的“三苗”,被稱為苗民,而巫族隨著時間長河也漸漸成為傳說,但巫族賴以生存的巫術卻並沒有隨之消失過。

蠱術是古巫術的一種,原本就是詭譎隱秘的巫術,在結合了十萬大山那些千奇百怪的毒蟲瘴氣而進化後,更是讓人談虎色變聞風喪膽,蠱術也已經成為九黎苗族們賴以自保的手段,巫婆蠱師在苗寨中更是最受尊敬的守護者,而在這裏,人們印象中巫術與蠱術早已合二為一,巫師往往就是蠱師。

蠱術雖然種類繁多,但基本的蠱蟲可粗分為十餘種,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疳蠱、腫蠱、癲蠱等,這些蠱術細分種類繁多不一而足,有的可以迷惑人心,有的可以進入人體等等,但最基本的共性就是毒性,當然,還有其中一些奇怪的蠱類擁有特殊的本領,而那些蠱極難養成,其毒性和力量則更為強大,這更增加了蠱術的神秘。

這些蠱蟲培養極為困難,卻也極難殺死,一旦蠱成,往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大部分可以變幻大小,能飛行遊走,而且蠱蟲天生有著趨吉避凶的本能,它們能夠本能的察覺到對自身有益的行為,甚至可以說智力,自身感覺危險的時候,它們甚至能夠反噬蠱師本身,在巫族曆史上,很多養蠱者往往因此不得善終,但蠱術的強大力量使得養蠱者並沒有因此而卻步,反而在十萬大山中源遠流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對於土地的需求,十萬大山也逐漸開發,明清時期,已經有無數大山周圍的少數民族為了反抗嚴酷的苛捐雜稅而一步步走進了大山,而巫蠱則是人們的自保的手段,那時候,幾乎家家養蠱,有的地方,苗人甚至跟蠱師劃上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