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旅遊地產模式的先行者
第一節背景介紹
華僑城是1985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和經濟開發區,前身是深圳華僑城經濟發展總公司,總部位於深圳特區美麗的深圳灣畔。經過20年的開發建設,華僑城城區已由昔日的一片荒灘變成為今天的一座綜合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獨具特色的現代化海濱城區,華僑城集團也發展成為一個以電子通訊、旅遊和房地產業為主導業務的大型投資控股企業集團。
經過20年的發展,華僑城集團培育了康佳集團、華僑城控股、華僑城地產以及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穀、深圳灣大酒店和威尼斯酒店等知名企業品牌。2003年華僑城集團公司擁有的三項核心業務均在全國同行業中位居前列。其中主題公園和景區在銷售額、接待遊客人數和經濟效益等方麵,位居全國同行業之首。以旅遊為主的華僑城控股公司被評為2003年“200家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第一名”,並晉升“2002年中國上市公司100強”。以彩電和手機業務為主的康佳集團,多年來一直位居中國彩電行業前三名;華僑城地產在2002年深圳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名,並榮獲“中國房地產品牌企業30強”。2004年集團下屬公司華僑城房地產公司開發建設的華僑城社區獲得國際花園社區金獎。2005年,集團總資產近200億元、淨資產近100億元、年銷售收入逾160億元。僅門票收入達4.5億元,比同期增長16%。
華僑城集團以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在企業改革和建設中創造出了一係列獨創性的成果和經驗,先後獲得全國、省、部級成果獎項300多項,創下了眾多“中華之最”、“中國第一”。在這其中“旅遊地產”這個詞也越來與華僑城有了密切的關係,華僑城在實踐旅遊地產開發的過程中成功地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旅遊地產開發模式”,有效地實現了旅遊和地產的互動效應,打造了旅遊界和地產界的神化傳說,為此成為全國眾多地產開發商效仿的目標。在此,我們有必要對華僑城地產的開發及發展做一些脈絡的梳理,來對他開發的方式和運營的特征作一些粗淺的分析,以供更多的人來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第二節旅遊興地、規劃定產
華僑城地產的發展軌跡有人將其總結為“旅遊帶靚環境,環境帶旺地產”。在華僑城20年來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發現,華僑城以旅遊起家,憑地產輝煌。由此,我們在對探索它的開發與經營的過程中就不得不先來了解華僑城是如何憑借旅遊發展來聚集人氣,依靠地產開發來帶動經濟的,這其中最關鍵的還有華僑城領導者在發展初期前瞻的規劃思想和發展過程中及時的產業結構調整等,突出核心主業,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華僑城主題公園發展的邏輯進程
探討華僑城的地產開發,還要從主題公園說起。華僑城旅遊主題公園發展,可以追溯到華僑城的開創初期,華僑城集團的創始人馬誌明先生,他當時是香港中旅集團的總經理兼當時華僑城建設指揮部的主任,1985年的時候國務院在深圳劃出4.8平方公裏的土地吸引華僑投資,因此就把這片區域命名為華僑城。當時正好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這種情況下中國對外開放是有限的,國外了解中國也是非常有限,馬誌明先生就萌生了把中國傳統文化建築等各個方麵精華的東西融合在一起建設一個“錦繡中華”的想法,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感受中國的文化,起初口號稱為“一步邁進曆史,一日了解中國”。
1989年,在華僑城第一個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微縮景區成功後,華僑城沒有止步不前。因為他們意識到還有必要更進一步把中國燦爛的56個民族文化全部介紹出去,所以要建立一個民族文化村,26個村寨56種風情。以展示中國和世界曆史文化和文明為主線,不斷拓展主題,豐富景區品種,於1991年又建成了中國民俗文化村,續寫了錦繡中華的姊妹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