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長白山——春天從這裏開始(2 / 2)

長白山名稱的演變代表了這座大雪山走進中原文化的每一個足印。《山海經》稱之為“不鹹山”,“不鹹”謂神仙,即雲仙山、聖山。魏晉書中記後漢事,提及此山曰“單單山”,蓋音訛女真語“珊延”,意思是白色的山。後來,漸漸有了縱白山、縱太山、太皇山的叫法,雖然還不規範,但已經有了今日“長白山”一詞的形色和直白意義。契丹人和金人第一次將這一詞條植入典籍,《契丹國誌》雲“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裏,禽獸皆白”,《金史·本紀》亦雲“女真地有長白山”。至於清朝,長白山作為統治集團的發祥地更是受到了崇高的禮待,被指為國家運祚所在,加封為興國靈應王,康、乾、嘉三帝均有祀封文字留下,其隆重正式程度堪比曆代聖明天子之於岱宗封禪。

天池是長白山為造化所鍾愛的一切神秀的根源,這個坐落於昔日火焰滾滾的火山口的湖泊是鬆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的共同源頭。在長白山白色挺峻的諸峰之間,這個翠綠精致看起來似乎很容易破碎的湖泊,更像是一隻溫潤的眼睛,不需要成雙成對便可以卓越地獨成其美,不因為高寒而讓水光顯得生澀冷淡,而是瀲灩婉轉,仿佛最善於眉目傳情的善睞明眸。天光一寸一寸地倒映在湖麵上,在白雲藍天的真像和假影之間,沒有一點點雜質介入,除了鳥兒和它們寂寥愉快的鳴叫。在中國的火口湖裏麵,長白山天池是海拔最高的,而它的湖水的深度,也是全國第一,在深邃的湖水下麵掩藏的是它火一樣的激情。

在火山口天池的北麵,群山的懷抱中有一個小小的闥口,湖水便自這裏一瀉而下形成一段短促的河流。乘槎河是世界上流程最短的河流,隻有1.25千米,而這個美麗的名字則來自於神話裏在天河乘槎渡去的故事,李商隱曾有妙句雲“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隻應不憚牽牛妒,聊用支機石贈君”。那些神話是那樣的迷離玄幻,以至於讓人覺得神奇的不是什麼天河,而是“槎”這種莫名其妙的水上交通工具。這條河的上遊是天池,下遊便是長白山瀑布了,水流在剛開始的1千米還算平穩,但接著就變奏成按捺不住的激越旋律了,最後轟然跌落成70米落差的瀑布,在下麵的深潭裏安靜地棲息下來。

雖然高寒,雄偉的長白山體卻從不缺少花朵的裝飾,山杜鵑和高山百合是這裏的代表性著花植物。這是些忘我的花兒,隻為春天和長白山而開,開得浩浩蕩蕩而驚心動魄,讓人覺得滿目滿懷都是那些花兒的顏色和形狀。這些花給人的印象是過於深刻的,以至於久久不能忘記它們處於偏遠孤高之地卻永遠不自以為沒落荒涼而妄自菲薄的情懷。

這就是長白山,無限風光望不盡,卻也不失微末的花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