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浩土,廣瀚無邊。唯有中原大地,土地肥沃,也是天下人的聚居地。中原東依浩瀚海洋;南臨蠻荒之地,山險水惡,多凶獸猛禽;西南以及西方多為沼澤,惡瘴毒物,密布四野;西北卻是無垠的戈壁和荒漠,世人罕至;北方則是萬裏冰晶,冰雪皚皚。這些地方生存環境極為惡劣,相傳更是有不少妖獸便在其中,卻也有少數的修真者居住於此。
蠻荒沼澤之地與中原有連綿峰巒相隔,也就是靠著這天然屏障才保的中原長久的安和太平。
在這眾峰之中,有山盤延百裏,高聳入雲,不得見其全貌,終日白雲環繞其腰。世人卻是不知在這雲巔之上,山頂分為五峰,五峰景色各異,飛瀑奇石,奇珍異獸,聞名於修真界。
隻是更為有名的,卻是在這山上的修真門派——絕雲宗。
相傳數千多年前,蠻荒之地的妖獸湧入中原,危禍人間,民不聊生。當時隱世的眾多修真人士紛紛入世,以抵抗蠻荒妖獸,幾經波折,最終在眾人齊心協力下將妖獸擊退回南荒。在眾修士中,便有人意識到中原與南荒西澤之間的天然屏障並非連絕不斷,其中定有缺口。
後經眾人勘察發現的確如此,沿眾山之間的山坳,幾經輾轉確可到達南荒,總共有三條路徑。於是有人提議,眾修士皆隱修於其附近,以絕後患。好在缺口附近不乏靈氣,並且也是修行的寶地,於是大多人都紛紛讚成。
曆經近上萬年的時間,至今仍有諸多修真門派彙聚此三地。
這一行人中,其中便有絕雲宗的祖師爺——絕雲真人。絕雲真人路徑此山,一眼便看出此山鍾靈奇秀,仙氣縹緲,聚天地之靈氣,呈絕雲之態勢,是一絕好之地。於是開山立派,創立“絕雲”,以“絕雲真人”自居,此山便被稱為“絕雲山”。
絕雲山頂有五主峰,雲霧繚繞,遠而望之,宛若一處子臉上的麵紗,影影綽綽,若隱若現,像是幾筆淡墨,抹在藍色的天邊。
此外五峰天成五行之態:東木,南火,西金,北水,中為土,各峰靈氣相當,於是絕雲真人利用先天之優,布下五行陣。
五行陣乃是運用五行生克之理的陣法,修真界內眾所周知,在陣法之中算不得上等陣法,布陣之法極為簡單,少有門派用作護教大陣。但絕雲山這自然天成的地勢令這五行陣威力大大提升,在多次抵抗外襲之中起了關鍵性的優勢,化解了絕雲宗的多次大小災難。
五峰山腳均有樓閣殿宇,卻並未像想象中的殿宇雄峙、金磚玉地,甚為簡樸,隻因當年絕雲真人自持清心寡欲,一味講究排場反倒不利於修行。其中除中峰正殿以外,其餘各峰殿堂均成四角之勢遙遙相望,各有崎嶇山路通往中峰。
中峰正殿“玉霄殿”,在含翠青山之下,高十丈許,朱紅色澤,雖無奢華之處,卻也巍峨莊嚴,令人油然起敬。殿前五十步有一大鼎,是絕雲重寶之一——麒麟鼎,一人之高,通體墨綠,不知何玉所做,立於殿前有穩坐泰山之勢。鼎身前後各雕有兩隻麒麟蹲立而對。麒麟之間,自上而下刻有“絕雲”二字,其餘雕有古樸雲型花紋。鼎內檀香嫋嫋,煙霧徐徐而上,漸漸釋去,留有淡淡幽香……
大鼎往前二十步,有青石台階,一共九層,以映天數之說。再下便是一諾大廣場,方圓幾十丈,條型巨石拚砌而成,雖算不上平滑似璧,卻也平平整整。平時作為講道、練功之用。
此時,晨光未現,天際剛剛泛起魚肚白,廣場之上未有一人。但玉霄殿門扉大開,殿內擺著七把檀木雕花大椅,左右各三,其間又有茶桌將其兩兩隔開,居中最前方又有一把。
大廳內有三個老者,皆為道人裝束,背門而立。其中一人便是玄一道長,此時正背對著其餘二人,站在侍奉“絕雲真人”牌位的案幾前,凝視著牆上的字畫——致虛極,守靜篤。此乃當年絕雲真人開山立派之時所立的絕雲警訓。
玄一真人身後二人畢恭畢敬的站著,像是在等著玄一真人發話。此二人眉須花白,一身著紫袍,道袍上皆有綴雲紋幾朵。仔細看去,這雲紋好像還緩緩流動,寶光隱隱。腰上係一環形玉佩,周圍紫氣騰騰,靈氣環繞。
此物便是‘紫耀玉佩’,正是絕雲祖師飛升前遺留之物。當年絕雲祖師尋得一種名叫“紫靈玉”的材料,將其煉製成玉佩作為隨身之物,能讓心神更容易平和陷入虛無,防止心魔入侵而走火入魔。此物因隨絕雲真人曆經天罰,也隨之晉級為法寶,後便成為絕雲的掌門令牌,所以此人便是絕雲的現任掌門清虛道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