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各有所長(1 / 1)

從前,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她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搬到越國去住,有人卻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這個魯國人問是什麼道理,那人回答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都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的,怎麼能不窮呢?”

這個故事隻有一百多字,但是其中的道理卻很深奧,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但也並不可能會有完美的人出現,每一個人都會有短處,如果不發揮自己的長處,結果是非常慘的。

在一個農場裏,有一隻貓和一隻公雞,有一次,這隻雞和這隻貓吵起來了,雞說:“我每天打鳴,叫醒千家萬戶,你能嗎?”貓說:“我每天夜裏捉鼠,你能嗎?”最後他們決定交換位子。第二天早上,貓一早就去樓頂打叫起來,但是隻有幾家人被叫醒了,最後,貓的嗓子都叫啞了,但是還是有好多人家沒有醒。晚上,雞來到了倉庫裏,便看見有許多老鼠在偷吃糧食,雞吼道:“大膽鼠輩,趕緊滾回老家。”但老鼠並沒有理他,依舊我行我素,還把雞咬傷了。第三天,貓和雞相視一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崗位。

從這篇童話可以看出,自己的特長要用到合適的地方,要發揮出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才是聰明的選擇,但也不是就可以放任自己的缺點,短處不管了,就算自己的缺點對自己的影響不算大。而且,即使在某一個方麵做的再好,也不能嘲笑別人,就像上文的貓和雞一樣,可以取長補短,就像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善者而改之。”如果真正能做到這幾點,就算是再差的基礎,也會有一番成就。

是學習他人,取長補短,還是仗著自己僅有的長處嘲笑他人,就考我們自己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