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武帝殯天了。
死在他即位後的第三十九個年頭裏。
燕子來時,銜了新抽出嫩芽的柳尖,撲騰了翅膀飛去。
顧妍聽聞消息,一時怔在原地忘了動作。
明明還於前一日與她在禦花園裏烹茶共飲的人,不過轉個身,說沒就沒了。
還是在昭陽殿裏,同樣是在鄭貴妃的床榻之上,卻整整提前了三年!
鄭貴妃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妖孽,多的是文武百官要對她聲張討伐,鄭貴妃一時百口莫辯。
她拿出方武帝的遺詔,但沒人願意承認。
事實上,方武帝早在生前便已經對臣僚失去了威力,那麼在他死後,這種威力就更加不複存在了。
大臣們認為大行皇帝的遺詔“有悖典禮”——皇帝已死,卻還要冊封皇後,那麼這個儀式該由誰來主持?
東西宮皇後,於大夏曆史上從未出現過,方武帝何德何能,可以開創這個先例?
鄭貴妃依舊還是鄭貴妃,她的地位大不如前。
而事實上,方武帝的身體早被掏空了,他硬撐著服用那些滋補藥物,這才導致的猝逝,當然太虛老道就說,這是方武帝心念不純,遭到了噬術……
但凡是種種,無人會將過錯推至方武帝的身上。
錯的永遠都是別人,倒黴的,更隻會是女人。
既是食君之祿,真要將方武帝耽於美.色,死在妃子床上的事記下史冊,不是史官所為。
可禦史們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他們火力全開,對準了鄭貴妃彈劾,更一度將矛頭引到平昌候和鄭氏一族身上。
很奇特的,這時候的太後沒有順水推舟,而是表現了對其無比的同情和理解,更出麵袒護她。
確實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一直致力於對付鄭貴妃和福王母子的太後臨陣倒戈,令所有人難以置信。
這位太後,很得臣心,她做過無數讓群臣熱血激賞之事,他們對太後的認可遠遠超過方武帝。
鄭貴妃就這樣被保下來了。
顧妍抓破腦袋想不通這裏麵的關節。
方武帝莫名其妙死得這樣早,鄭貴妃沒被終生監禁冷宮,竟還能安然無恙?
以至於,無論是平昌候或是鄭氏集團族人,無一受到影響……
哪怕暗地裏的輿論流言,也沒有敢光明正大議論的,更別提外頭那些蜚語,要傳入宮中人的耳朵裏。
天子逝世,舉國齊哀。
方武帝病而不治,追諡神宗。
國不可一日無君,東宮皇太子,在方武帝死後第十日,坐上了龍椅,改年號為明啟,主持方武帝大殮之事。
停靈二十七日,方武帝入葬定陵玄宮,馬皇後無子女傍身,自請去太廟,而原先方武帝身邊的貼身大太監魏庭,按理是要陪著方武帝的去定陵的。
當然,若明啟帝願意留魏庭在身邊繼續伺候的話,他也就不用去了。
魏庭心裏也打鼓,方武帝死得太突然了,讓他一點準備都沒有,他還有許多許多事情沒安排,人倒是無聲無息就走了!
他沒工夫去懷疑方武帝的死因,如今自身都泥菩薩過河了!
但好在,明啟帝將魏庭留了下來,這讓魏庭大大舒了一口氣,他可以繼續在內廷裏獨占鼇頭。
王淑妃被尊太後,而原先的太後則被奉為太皇太後,鄭貴妃成了鄭太妃。
皇長孫夏侯淵被封東宮太子,劉選侍被封劉德妃,太子生母王選侍追封王惠妃。
宮裏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變更。
方武帝的喪儀是件煩心勞力的事,明啟帝身體一直不好,好不容易主持完,自個兒也累病了。
太醫院院判崔文勝便診說:“皇上這是腹中滯漲又帶有熱毒,進兩帖泄藥,宣泄過後便能痊愈。”
然而當明啟帝服完這兩帖藥,反而病情加重,高熱不止,神誌不清。
太醫再次束手無策。
這時,大理寺卿程康靖突然說,他有“仙方”在手,可保證藥到病除。
恰好內閣首輔沈從貫想借此機會籠絡帝心,沈從貫便將程康靖送上來的“紅丸”給了魏庭,讓魏庭幫著多多美言幾句。
這種事魏庭可是一回生二回熟,太虛道長自方武帝逝後便離開皇宮了,魏庭也沒得去找人問問,尋了個小太監試過藥無礙,便給明啟帝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