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有一次,逸恒和越浩與同事們一起聚會,無意中說起了與珩交往的故事。

“你怎麼有這樣的看法哦?說明你還是太在乎一些虛無的東西了。本真就有那麼重要嗎?當她轉變過來了,本真不就又重新給你了嗎?”越浩問逸恒。“是啊,你沒有經曆過愛情紛爭,那個難受勁十分困擾人。”

“你不是讀過爸爸留給我們的書嗎,那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了,無法改變的啊!”

“是的,是已經成為客觀事實了,可是那是我和珩正在交往的時候發生的,珩完全可以不用這樣的。再說了,愛情本來就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是特殊的,不可取的就是不可取的。愛情中,本真這種行為是一種排他的行為。誰能受得了珩的那種做法?”

“但是既然你愛珩,又何必在乎這些?人無完人,哪有不犯點錯的?”

“當然在乎了!你想想,一起交往的女朋友,要作為妻子的,結果選擇了另外一個男人,還上了床,你氣不氣憤?誰受得了?我的價值取向中,對這種愛情觀是不接受的。”

“事事難求完美,這是客觀的事物之間融作用過程性態。這個理論用在愛情上麵也同樣有道理。”

“不是這樣的,爸爸留下來的書中說的意思是,本真在自然失去後,可以再造或重新取得。可是珩不是自然失去,性質完全不一樣。”

“哦。”越浩直愣愣地看著逸恒。

“這裏有一個時間概念。如果珩在我認識她以前、和她交往以前就有一次婚姻,第然後失去了婚姻,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她失去本真的時候正是我和她交往的時候。這不叫自然失去本真。”

“時間概念,這樣思考有道理。看來珩的確是處理不當。可是你心裏還是放不下珩。”

“不同了,現在放不下珩,隻是一種關心或叫關愛,已經不是愛情了。”“對,這是有一些差別的。要不,你怎麼對得起秀玟。”

“你沒有經曆過愛情曲折的經曆,跟淨荷是一帆風順就成了。現在秀玟是我的愛情,並且成為了婚姻,這就不可以三心二意的。”

“對頭,你做得對。”

“我認真閱讀了書中關於情感的內容……”

珩後來與一個叫碌的男人結了婚,但是那個男人的兩性價值取向,幾乎與逸恒的情感觀點一樣。他對待珩的情感,在內心深處始終有一種不能完全釋然的情懷,原因就是碌知道了珩曾經的愛情行為。碌是一個金融公司的職員,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父母都是一般工人。碌從社區金融機構的營業員做起。碌業務能力強,隻要工作落入他手中就會幹得出色。可有業務能力既是好事也是壞事,這給他惹來了麻煩,受到了其他人的嫉妒,多次在職位晉升中失去民主評議推選的機會。他總是不明白,自己業務能力不錯,為什麼就總是推薦票不多?而有些人多麼的想出人頭地搶職位,可就是能力上不去。是不是自己平時工作太招搖了?單位領導看在眼裏,也希望能任用他,可就是公司總部規定的那種選人用人的機製硬生生地卡著,感歎道:能力不足,做事情到不了位,想出人頭地難;能力強,藏都藏不住,又招惹人禍,想出人頭地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