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當你大腦自我膨脹時如何告誡自己(四)(3 / 3)

今天的心靈感悟:

成功最大的敵人不是缺少機會,不是資曆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製。憤怒時,不能控製怒火,使周圍的合作者望而卻步;消沉時,放縱自己的萎靡,把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白白浪費……因此說,要獲得成功,第一項要學會的能力是:駕馭情緒而不讓情緒駕馭

這山望著那山高

很久以前,有一個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複一日,過著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平常一樣上山砍柴,在路上撿到一隻受傷的銀鳥,銀鳥全身包裹著閃閃發光的銀色羽毛。樵夫欣喜說:“啊!我一輩子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漂亮的鳥!”於是把銀鳥帶回家,專心替銀鳥療傷。

在療傷的日子裏,銀鳥每天唱歌給樵夫聽,樵夫過著快樂的日子。

有一天,鄰人看到樵夫的銀鳥,告訴樵夫他看過金鳥,金鳥比銀鳥漂亮上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銀鳥更好聽。樵夫想,原來還有金鳥啊!

從此,樵夫每天隻想著金鳥,也不再仔細聆聽銀鳥清脆的歌聲,日子越來越不快樂。

有一天,樵夫坐在門外,望著金黃的夕陽,想著金鳥到底有多美。此時,銀鳥的傷已康複,準備離去。銀鳥飛到樵夫的身旁,最後一次唱歌給樵夫聽,樵夫聽完,隻是很感慨地說:“你的歌聲雖然好聽,但是比不上金鳥的動聽;你的羽毛雖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鳥的美麗。”

銀鳥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繞了3圈告別,向金黃的夕陽飛去。

樵夫望著銀鳥,突然發現銀鳥在夕陽的照射下,變成了美麗的金鳥。夢寐以求的金鳥,就在那裏,隻是,金鳥已經飛走了,飛得遠遠的,再也不會回來。

人常常在不知不覺之中成了樵夫,自己卻不知道。不知道原來金鳥就在自己身邊。

隻希望大家都不要無意間變成了樵夫。

今天的心靈感悟:

有些人總是過多地考慮利害得失,結果總是跟在成功者的後麵跑來跑去,兩手空空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知足者能夠認識到無止境的欲望和痛苦。由於人太貪婪了,欲望太強了,而其自身的能力又有限,這樣必然會導致自己應有的下場。

貪圖安逸是失敗的根源

有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被分配到一個讓許多人羨慕的政府機關,幹著一份十分輕鬆的工作。

然而時間不長,年輕人就變得鬱鬱寡歡。原來年輕人的工作雖輕鬆,但與所學專業毫無關係,空有一身本事卻無用武之地。他想辭職外出闖天下,但內心深處卻十分留戀眼下這一份既穩定又有保障的舒適工作。要知道外麵的世界雖然很精彩,可是風險也大呀。經過反複思量他仍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就將心中的矛盾講給了父親。他的父親聽後,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鄉下老人在山裏打柴時,拾到一隻很小的樣子怪怪的鳥。那隻怪鳥和出生剛滿月的小雞一樣大小,也許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它還不會飛。老人就將這隻怪鳥帶回家給小孫子玩耍。

老人的小孫子很調皮,他將怪鳥放在小雞群裏,充當母雞的孩子,讓母雞養育著,母雞果然沒有發現這個異類,全權負起一個母親的責任。

怪鳥一天天長大了,後來人們發現那隻怪鳥竟是一隻鷹,人們擔心鷹再長大一些會吃雞。然而人們的擔心是多餘的,那隻鷹一天天長大了,卻始終和雞相處得很和睦。隻有當鷹出於本能在天空展翅飛翔再向地麵俯衝時,雞群才會引起片刻的恐慌和騷亂。

時間久了,村裏的人們對於這種鷹雞同處的狀況越來越看不慣,如果哪家丟了雞,首先便會懷疑那隻鷹,要知道鷹終歸是鷹,生來是要吃雞的。愈來愈不滿的人們一致強烈要求:要麼殺了那隻鷹;要麼將它放生,讓它永遠也別回來。

因為和鷹相處的時間長了,有了感情,這一家人自然舍不得殺它,他們決定將鷹放生,讓它回歸大自然。然而他們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讓那隻鷹重返大自然。他們把鷹帶到村外的田野上,過不了幾天那隻鷹又飛回來了,他們驅趕它不讓它進家門,他們甚至將它打得遍體鱗傷……許多辦法試過了都不奏效。最後他們終於明白:原來鷹是眷戀它從小長到大的家園,舍不得那個溫暖舒適的窩。

後來村裏的一位老人說,把鷹交給我吧,我會讓它重返藍天,永遠不再回來。老人將鷹帶到附近一個最陡峭的懸崖絕壁旁,然後將鷹狠狠向懸崖下的深澗扔去,如扔一個石頭。那隻鷹開始也如石頭般向下墜去,然而快要墜到澗底時,它隻輕輕展開雙翅就穩穩托住了身體,開始緩緩滑翔,就飛向蔚藍的天空。它越飛越自由舒展,越飛動作越漂亮。這才叫真正的翱翔,藍天才是它真正的家園呀!它越飛越高,越飛越遠,漸漸變成了一個小黑點,飛出了人們的視野,永遠地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

聽完父親講的故事,年輕人痛下決心,辭去公職外出闖天下,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

今天的心靈感悟:

世上誰不貪圖安逸的生活?倘若喪失理智,一味追求,毀滅將至。任何不勞而獲的念頭都是危險的,所有非分之想,卻隻能招致痛苦。泰然麵對客觀的環境條件,辛勤勞動,不斷創造,才有成功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