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侍候媳婦,照顧孫子,該是天經地義的,而侍候這個孫子比侍候小時候的兒子要難的多:一、任何時候不能聽到哭聲。隻要有哭聲,“怎麼搞的?”的責問聲隨之而來。二、時刻保持幹燥。任何時候不能有一點屎尿糊在身上,不然就會看怒氣衝天的喪臉。三、謹防蚊蟲叮咬。四、要定時給小孩放音樂。不管小孩能否聽懂,還要天天給他講故事、唱兒歌,說什麼是早教。這就逼著她擠時間看童話故事、學兒歌。還有就是喂奶水不能嗆著。長大點兒不能隨意在地上爬,等等等等,清規戒律使得老婆子每天除了忙,就是緊張、提心吊膽,生怕出一點差錯。景秀知道,媳婦這樣要求無可厚非,這似乎是當代母親的共性,就那麼一個孩兒,當然就特別疼愛。不過,難道我們這輩人就對兒孫不疼愛嗎?當年我們撫小孩兒不都是粗枝大葉、粗茶淡飯、溝裏滾地上爬地養著,不都長大了嗎?也都成器了嗎?
想是這麼想,但媳婦畢竟是媳婦,孫子畢竟是孫子,都是親骨肉,所以還是要當忍的忍著,當學的學著,全心全意地把孫子撫養大。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孫子漸漸長大,媳婦也慢慢地懂事、明理、孝順。有親家母的正常教育,兒子的打趣調和,婆媳關係逐漸地好起來。孫子已長到四歲,上了幼兒園。天天接送不是奶奶的事,奶奶隻負責衣食起居。家庭和睦了,心理障礙解除了,該安然地過日了。然而。萬萬沒有想到更煩人更頭疼的事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