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人心所歸(十一)(1 / 2)

庵內的人更是稀少,不過三兩個婦人,或因家中近來遭逢了甚麼難事,特來進香祈願的,各自專注地虔心膜拜。既已來了,且借著佛門的清靜地行事,少不得要告罪一番。穆清在配殿內燃了清香,拜過大自在天像,一回身,時辰倒掐算得剛剛好。隻見著一名衣著體麵的中年婦人,恭敬端正地往正殿內跨,跟在後頭的仆婦手中正抱著一名白嫩粉圓的孩童,約莫三四歲的模樣。

穆清向阿柳使了個眼色,阿柳忙挽起籃筐隨著她緩步向正殿挪去。庵中的老尼早得了音信,正巴巴兒地候在正殿內,見長史夫人入殿,腳緊加了兩步趕上前去寒暄。

仆婦將孩子放下,退立到一邊,老尼向著那孩子,舉起掛著檀木念珠串的手,口中喃喃念叨,似正作著加持。穆清故作了一臉好奇神色,猶豫著湊上前去立在一邊觀望,惹得那仆婦起了不快,這邊正加持著,她不敢挪動發聲,若非如此,她早就要上前驅趕閑雜人。阿柳瞟了她一眼,不著痕跡地移動了幾步,不經意間擋在了她的前麵,隔開她的視線。

不多時,老尼停了口,慢慢垂下手摸了摸孩子的腦頂,長史夫人雙手合十躬身謝過。那邊仆婦正要伸手撥開阿柳,便聽得穆清輕聲道:“這孩子可是久不願進食,全無胃口?”

她的嗓音不大,落到長史夫人耳中卻是一字一頓,異常清晰,連那仆婦也怔在了原處,伸出去的手似乎忘記了撤回,那反應正是穆清想要的,於是她順勢煞有介事地觀望了幾眼孩子的麵色,又接著道:“及到此時恐怕湯藥是再不管用的了。”

長史夫人臉上的神情變換極快,一時煩躁,一時驚異,一時怔楞,一時狂喜,待要與穆清說話,竟是語結於舌尖,不知該從哪一句說起。

穆清歪過頭看了看孩子,笑著向長史夫人一頷首,轉身就要出大殿。“這位娘子且駐足!”她見穆清要走,情急之下高聲呼道,“還求娘子慈悲,救治我兒。”

“夫人請慎言。”穆清扭過頭道:“今日來進香,偶受了些感化,生起憐憫心,便多嘴了兩句,怎敢在佛前稱慈悲,托大了。”

方才加持的那位老尼口稱了一聲佛號,邁步走上前,向穆清道:“老尼瞧著娘子與這孩子倒是機緣匪淺。娘子既有法兒,何不施以援手,治好了便是功德一樁,也算替自個兒修德積福。”

穆清立定了沉吟半晌,且不作答。長史夫人急忙又求道:“求娘子隨我回長史府,替我兒診治,自是少不得要厚謝的。”

“並不是這話,謝不謝的我原不在心上,隻是……隻是……”穆清隻遲疑著不說。

這番欲言又止惹得長史夫人愈發急切,“娘子隻管說。”

“治這位小郎本不難,隻我這法子,係師門秘傳,外人大多不曾見過,初見之下難免駭然,診療之時又不能受人驚擾,不知夫人……”

長史夫人也不加猶豫,一口應下,“請娘子隨我回府。”

一時之間長史夫人也顧不得其他,匆匆忙忙向老尼道別,喚仆婦抱上孩子,自在前頭引路,極是謙恭地在前頭引路,又竭力邀穆清與自己同車,一路上說了不少軟和話。從她的絮叨中,穆清將昨晚杜如晦搜聚來的消息一一應證了。

原來這張長史子息艱難,膝下僅有一子,長到弱冠之年,忽患了急症暴斃了,夫妻二人經了切膚之痛後,想要再生養卻是不能了。過了兩年,便從人牙處尋了個來曆清晰的女孩兒,買了回家作妾室,整過了七八年才得了這麼一個男孩兒,甫一出生便養在了長史夫人膝下,權當己出的,自是心愛至極,故月餘不思飲食,便將她慌怕得甚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