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上官淩薇(1 / 2)

顧笑天和顧文博掉入山澗之中的時候,直接的跌入到了河水之中。

這時,或許是因為暴雨的緣故吧,導致了山澗中的水變的是異常的洶湧澎湃。這也就導致了在顧笑天和顧文博的身體在落入水中那一瞬間,就被河水給一瞬間的吞沒了,接著就被衝向了遠方。

這條山澗的水流其實是流向一個深穀的,而這個深穀的三麵那可都是高達萬丈的懸崖峭壁,隻有著這條山澗這個唯一的出口。隻是這個山澗距離這個深穀的穀底,那也是有著至少百丈深得,試想從這裏出去那也確實是很不容易啊。

這個深穀之中,有著一個很深的水潭,深潭其實也並不是很大,隻是約莫占去了深穀的一半左右。

有一點很奇怪,這個深潭也並沒有通向什麼其他的溪流,如果正常的話,那麼這個深潭早就被山澗之中流下來的水給填滿了。可是怪也就怪哉了這個地方,因為恰恰這個深潭之中的水它是一直保持著一定的容量,一點也不見增長,也同樣一點也不見減少。

其實這個深穀之中的環境啊,也著實是很不錯的。除了那深潭所占去的那一半的地方之外,深穀之中還有另一半的地方是地麵。而這個一半的地方,則還長著一些花草樹木,在峭壁之下還有著一些不知名的果樹,結著不知名的果子。

偶爾還會出現一兩隻的猴子或野兔之類的小動物,而它們的出現倒是給這個冷冷清清的深穀增加了一點活力。

這時隻見深潭之中的水流一陣的翻滾,飄起了兩個人影。

這兩個人正是墜崖的顧笑天和顧文博,隻不過此時他們都早已經陷入了昏迷之中。

隨後,一陣強大的吸力從深潭底部傳來,使得顧笑天和顧文博沉入了潭底。

接著,他們的身體則出現在了一個美麗的小石潭中。

原來這個深潭的底部還通著其他的地方啊!

如果此時顧文博還醒著的話,他一定會用《小石潭記》來讚美這個小石潭的。

雖然顧文博學地理知識的目的不純,但這毫不影響他的文采的增加,隨著他看的書越多,也使得他的文采在漸漸增加。

《小石潭記》的原文是這樣的: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麵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如果要翻譯一下,那就是這樣了: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裏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麵,形成坻、嶼、嵁、岩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