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下詔說:“近年來封賞爵位,名實不符。從現在起,唯有建立了功勳的人才能得爵位的獎賞,由子孫繼承下去。(唯有功勳乃得賜封,仍令子孫承襲。)”於是先前受封五等爵的人,沒有功勞的一概削去爵位。(《資治通鑒》卷181)
獵狗和獵人
劉邦建立漢朝,分封功臣,把表示憑證的符信分為兩半,朝廷與功臣各執一半,以這種辦法封他們為徹侯。
蕭何被封為侯,享用的食邑戶數最多。大家不服,說:“我們披甲揮刃,出生入死,多的身經百戰,少的也打了幾十仗,他蕭何可好,沒立過汗馬功勞,隻是舞文弄墨,發發議論,得到的封賞卻壓倒我們,憑什麼啊?”
劉邦問:“在座的各位知道打獵是怎麼回事嗎?”“知道。”眾人亂紛紛地回答。“知道就好,”劉邦說,“打獵,追殺野獸和兔子的是獵狗,而放開狗脖子上的繩索,指示野獸所在地點的是人(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你們——”劉邦伸出手挨個指了一圈,“所做的不過是跟在野獸後麵追罷了,功勞跟獵狗一樣;至於蕭何,他做的則是放開狗脖子上繩索,指示獵取目標的事兒,功勞跟獵人相同啊。”大家聽罷,不敢再說什麼。
張良作為謀臣,也沒有戰功,劉邦讓他自己挑選齊地3萬戶作為封地。張良說:“當初,我在下邳起兵,與陛下在留地相會,這是上天把我賜給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計策,幸好有時能獲得成功。把留地封給我就足夠了,不敢承受3萬戶的封地。”劉邦便封張良為留侯。
劉邦又封陳平為戶牖侯。陳平推辭說:“我沒有那麼大功勞。”劉邦說:“我采用先生您的計謀,克敵製勝,不是功勞又是什麼呢?”陳平說:“要是沒有魏無知的舉薦,我哪能有今天?”劉邦說:“像您這樣,可以說是不忘本了!”便賞賜魏無知。(《資治通鑒》卷11)
蕭何第一
劉邦命令群臣議論18位大功臣的位次。大家一致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平陽侯曹參,光身上的傷疤就有70處。
關內侯鄂千秋提出不同意見,推蕭何為第一位。說:“曹參雖然有野戰之功,不過是戰場上的一時一事罷了。陛下與項羽相持5年,軍隊損失和士兵逃亡嚴重,光是自己隻身逃脫就有好幾回。當時蕭何留守關中,經常輸送兵員進行補充,這些都是他自己主動做的,幾次把我軍從由於缺乏士兵所麵臨的絕境中解救出來。擔心前線無糧,蕭何還從關中經水陸運來大量糧食,使軍隊沒有挨過餓。陛下多次丟掉崤山以東的地盤,但蕭何始終堅守關中,為陛下保持這塊根據地。這都是萬世不朽的功勞。今天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這樣的人,漢朝也能夠建立,即使得到一百個曹參這樣的人,漢朝也未必能夠保住。怎麼能夠把一時一事的功勞放在萬世功勞之上呢!蕭何排第一,曹參居第二。”
劉邦說:“對!”便賞賜蕭何可以帶劍、穿鞋上殿,朝見皇帝時不必遵循小步快走的禮儀。劉邦道:“我聽說,‘舉薦賢才的人受上等獎賞。’蕭何雖然勞苦功高,但由於鄂君的申辯才愈發鮮明。”便加封鄂千秋為安平侯。這一天,蕭何父子兄弟受到封賞的有十多人,都得到了食邑。加封給蕭何兩千戶。
得到重大封賞的還有陳平。劉邦路過曲逆縣,讚道:“這個縣真壯觀!我行走天下,隻有洛陽和這個地方最為出眾。”便改封陳平為曲逆侯,整個縣的賦稅收入都歸他享用。陳平跟從劉邦征戰,6次進獻奇計,每一個計策算一份封邑。(《資治通鑒》卷11)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統一天下,進剿各路人馬,任命馮異為征西大將軍,負責對赤眉軍作戰。馮異吃了敗仗,扔掉戰馬,幾乎隻身逃回營寨。馮異沒有氣餒,他招集被打散的士兵,築起營壘堅守自保。後來馮異改變戰術,大敗赤眉軍,收降男女8萬人。
劉秀下詔書慰勞馮異,說:“你雖然開始時在回溪垂下翅膀,但最終能在澠池奮起雙翼。可以說是早上在東方丟了東西,晚上在西方又找了回來。正在為你論功行賞,以答謝你卓越的功勳。”(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勳。)(《資治通鑒》卷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