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平的心情有些沉重,因為奇點論壇的一篇熱帖。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可是讓我苦惱的是,我現在我無書可讀了,青少年頁麵已經好長時間都沒有新的書籍增加了,好失望。”這是十歲小豆豆的帖子。
這個世界網絡的管製可比前世強大許多,在文學網看書必須要實名製,而年齡不到十四歲的隻能觀看青少年頁麵的書籍。寥寥無幾的書籍,自然滿足不了大家的讀書欲望。
而小豆豆的貼子就是一群愛看書籍的小朋友頂起來的,他們在帖子下麵用稚嫩的語言表示對書籍的向往和渴望。
方平的眼睛有些濕潤,他記得前世自己的家裏很窮,母親為了自己上學讀書付出了太多了。而方平也很早熟及早的為家裏分擔重擔,而喜愛讀書這個愛好方平一直沒敢表露出來,他不想給自己的母親造成困擾,後來方平喜歡瀏覽各種小說,也是小時候留下的病根。
眼前子在論壇上的小朋友和年少時的自己是多麼的像啊!方平知道他們生活的條件一定比自己小時候好的多,他們也可能隻是隨便抱怨幾句,在現實中他們可能並不缺少書籍,他們或許也並沒有多少的時間來看書。
可是方平心中很是悸動,他覺得自己應給為這群孩子做些什麼,或許是為了填補自己小時候的遺憾吧,方平不希望更多的人跟自己小時候一樣。
既然他們沒書讀,方平決定寫一本青少年喜歡讀的書給他們閱讀。
“寫些什麼呢?”想要行動方平又不知寫些什麼。
想要寫書,要先知道青少年喜歡的是什麼類型的書。太深奧了不合適,太膚淺也不行。還有就是大家喜歡在網絡上看書多半對一些名人名著無愛了,可是他們又有看書的愛好。
“對了他們不是喜歡知識嗎?或許這個可以。”方平想到了一個前世影響極廣的經典讀物《十萬個個為什麼》,這是前世影響幾代人的童年讀物,然而在度娘的強大搜索引撃和昂貴價格麵前,這部經典之作已經開始被大家漸漸的遺忘。
前世網絡上做過一份調查顯示,有9成網友“患”有“搜索依賴症”—遇到不清楚的問題,就去問“度娘”;甚至不認識的字,也要複製到搜索框,而不去求助字典工具書。這是科技帶來的方便,但也讓人憂心忡忡—搜索替代了閱讀,盡管答案可以輕而易舉獲得,卻失去了思考的過程。
方平希望自己寫的《十萬個為什麼》讓孩子們知道,提出“為什麼”、思考“為什麼”,要遠比簡單地知道“為什麼”重要得多。
想做就做,方平先是注冊一個作者號。筆名方平早就想好了叫做清風,一個很普通的名字,方平希望自己就像清風一樣溫暖大家。
注冊好了,方平下載一個打字軟件開始碼字了。
《十萬個為什麼》的內容方平自然是記不到了,不過有著小美的存在。
“小美不十萬個為什麼的資料顯示出來。”方平隻需要一個命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