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幾乎都有自己的業餘愛好,作為家長應該持什麼態度來對待,這是我們做家長的經常要探討的問題。我覺得如果孩子做的是有益的事,還是應多支持為好,同時還要加以誘導。
李楊從小喜歡美術。也許是受爸爸從事電影工作的影響,長大一些又愛上了攝影。什麼東西在他眼裏都可以成為一個抓拍的鏡頭。看到他有這種愛好,我動了心,決定送他去市少年宮攝影班學習。孩子聽說後興奮不已,可丈夫聽說後卻堅決反對,報名的頭天晚上,家裏發生了一場內戰。
“學習又不是最出色的,還鬧著學什麼攝影,對學習有什麼用?畢業考試又不考攝影!”孩子爸爸表示不同意。我忙解釋,“每周隻有一次活動,不會影響學習的。再說孩子有這個願望,多學點有什麼不好?”“你知不知道攝影就是扔錢,這種消費性學習不是我們工薪階層能夠承擔的。”“我們平時可以節省些”……我們幾乎爭論了一個晚上,這次爭論沒有背著孩子,可孩子一句話也沒說。
第二天,按我家的“法律”,少數服從多數,我還是帶著孩子去報名了,因為我實在不忍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媽媽,我一定好好學,我還可以撿廢品攢學費。”報完名孩子對我說,我不知他怎麼會想到這些。“不用”,我隻回答了兩個字。其實家裏的經濟條件還不錯,哪至於到這種程度,不過我有意識不去解釋,孩子懂得生活應節儉不是件壞事。
以後每周日孩子都堅持去攝影班活動,他學得很認真,我也常給他借些學攝影的書,有時間還和他一起出去走走,和他一起練習用眼睛也用心來捕捉每一頭。“媽媽!你看那個老人看書的神態多好,滿頭白發還在學習”,“看,清晨的陽光從樹葉間灑下,一縷縷的像白色的綢帶,多美啊!”聽著孩子的議論,我覺得學攝影提髙了孩子的觀察力、審美能力及語言—能力,我發現他的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爸爸去長、江拍片,也帶回不少長江的照片和故事,他以這些照片為素材寫了關於長江的《一個真實的事》的文章,發表在仲國新一份雜誌上。
學攝影投資的確很大,要買膠卷、衝擴,有時還要放大。可能是聽了我們的爭論,孩子上了攝影班後,變得懂事了,平時不亂花錢,外出活動給的錢經常是一分不動退回來。平時拍片子,總是非常認真,珍惜每一張底片。他說他是把每一張底片都當成最後一張底片對待。記得那次底片衝出來,有幾張模糊不清的片子,著實讓孩子心疼得夠嗆。後來一了解,才知道那次照冰燈之前老師通知讓帶三角架,可我們家沒有,孩子也沒張嘴要,硬是用石階、樹枝做支架完成了那次拍攝任務。我感到在學習攝影的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孩子勤儉節約的品質,而且也鍛煉了他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
有一次孩子發高燒39℃,正好趕上攝影比賽。爸爸堅決反對帶病出征,可孩子說比賽機會難得執意要去。從鍛煉意誌的角度考慮,我同意了,還是老規矩一一少數服從多數。孩子吃了退燒藥去參加比賽了,3個多小時後,孩子從賽場出來就吐了。又是一場內戰。幾天後,我們看到了孩子的作品,他獲得了北京市攝影比賽一等獎。發獎那天,孩子沒有去,他在參加數學奧校的學習。在電視裏我們看到了孩子的獲獎作品,聽到了一等獎第一個獲獎者的名字“北京師大二附中李楊”。第二天孩子領回獲獎證書,第一個就交給爸爸看,爸爸也不知什麼時候買了一個新三角架送給了兒子。爸爸拿著證書笑了,兒子抱著三角架哭了。
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我們也沒有經驗。但從這件事情,我感到,對於孩子的業餘愛好,家長用不著過多幹涉,適當給孩子一點點支持和鼓勵,再加上正確的引導,孩子在那些有益的活動中所得到的東西恐怕是課本中所得不到的。
周末,我們去遠足
我的女兒妙雅在西城區一所小學上四年級。學習之外,還擔任少先隊大隊委工作。她是學校田徑隊隊員,每周六還要參加西城區數學奧校的學習。女兒興趣廣泛,學習努力,曾獲得全國第十一屆中小學生作文競賽三等獎。1998年獲得學校“十佳好兒童”光榮稱號。
看到女兒的成長和進步,我們家長非常髙興。可是有誰知道,四年前的女兒和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那時她膽小、嬌氣、見識少、自信心差、又不愛運動,感冒發燒是常事,因肺炎到醫院就有許多次。為此我們很擔憂,意識到不能讓女兒如此發展下去,否則將無法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發展。我們必須盡到做家長的責任,當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於是,我們學習有關家庭素質教育方麵的知識,查閱一些資料,並針對孩子的特點,嚐試運用係統靈活的方法和手段鍛煉孩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麵我就其中一種教育訓練方法一遠足,和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