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實戰紀(1 / 2)

皇甫嵩被圍的地點叫做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也是這次決戰的地點。

皇甫嵩感到了身心的疲憊,他已經率領三千人麵對城下十萬黃巾軍如同潮水般的攻擊,堅守了半個月。雖然城牆很厚,但要是照黃巾軍這麼個搞法,城破人亡也就是個時間問題。而一個人現在終於摸清楚了情況,這個人就是曹操。

而曹操之所以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除了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外,更重要的是,曹操手下隻有五千人,而波才率領的黃巾軍人數,前麵說了至少十萬人(還有眾多從軍家屬),我相信曹都尉(此時曹操的官職為騎都尉,相當於旅長)是學過算數的。

於是曹操借著一片樹林的掩映,紮起了臨時營寨,解決士兵、馬匹的饑渴問題。

曹操通過探子的回報,知道了長社被圍已經半月之久,黃巾軍又剛剛擊敗朱儁的三萬鐵騎士氣正盛。還有一點是曹操自己發覺的,手下都存在怯敵心理。這還要歸功於張角天師,他對黃巾軍所說的刀槍不入等傳說中的神奇功夫,不僅使自己人信了,連他們的敵人——政府軍也相信了。所以,綜合情況下來,曹操首先做的不是攻城,而是攻心。

說完了壞的,我們說好的,兩點。

一、堅守城池的人是皇甫嵩,而對於皇甫嵩的作戰指揮能力,曹操的心裏是清楚的,不然麵對如此眾多的敵軍,也不會堅守半個月。

二、曹操的部隊已經來到了用騎兵就可以衝鋒的距離(即作戰距離),然而並沒有見到敵人的探馬,如此近距離竟然沒有設置探馬,隻能說明兩點,要麼波才傲慢大意(不在意你有多少人,要打就打,不搞什麼戰術),要麼就是波才連最基本的作戰常識都沒有。但不管哪一點,對於曹操來說都是好事一樁。

既然如此,那麼接下來就得想辦法恢複軍心了,於是他讓人去辦了一件事。

不久之後,波才聽到消息:長社黃巾軍包圍圈外圍,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出現政府軍的小股騎兵。沉思片刻後,波才認為這隻是被自己打敗的朱儁殘餘部隊,因為害怕戰敗不能像朝廷交差而賴在這裏進行騷擾而已。

這正是曹操的目的,波才的失敗從這一刻而起。

出去騷擾波才軍的幾十人並不單單是為了騷擾,更重要的是他們要帶人回來。

據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即使買本盜版的《孫子兵法》就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裏。

這不是據說,這是事實。

做為一名從未帶兵打仗的將領,曹操隻是在家通讀了《孫子兵法》,就明了了作戰最重要的東西——士氣。

在戰國時期,我們的軍事學家曹劌先生就曾說過: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戰思想,可謂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