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嗜殺(1 / 2)

當孫堅第一次見到董卓的時候,無論從其麵貌還是從其話語的猖狂度來說,孫堅都預感到此人的野心定會不一般。於是,他找到了自己的領導——張溫。

前麵說過,張溫雖然不是十足的草包,卻也有五六分。這樣說,是因為他的眼光問題。一個字:爛。

孫堅麵見張溫,道:觀董卓之麵相,可知其野心定不會久居人下。禍國殃民者,定此人也!吾求將其現在斬殺,以免日後麻煩。

張溫聽聞後,仔細想了想,道:以君之閱曆,可知如今戰事之況?你我奉朝廷之命,安西北之患,平邊、韓之亂。卻在此處遇著難處,久攻不下。而董卓熟悉羌人作戰,若是將其殺掉,豈不是恰得邊、韓之心?有助於敵人?再者來說,就算董卓真如斯言,那又如何?我看,你是多慮了吧?

孫堅急道:難道將軍不以天下為重嗎?

張溫也急道:難道你想要背黑鍋嗎?

額,黑鍋誰願意背?孫堅篤定的點了點頭,沒錯,董卓的問題,現在好歹還是局部問題,說到底,也不關自己的事情。可是黑鍋問題,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延誤戰機,軍規當斬。

那就這樣吧,張領導,你說的沒錯。可是我要告訴你:不是每次的黑鍋,都可以不背的。世界上,想做孫悟空的人還是有的。隻是奈何,緊箍咒在你手裏。

就這樣,董卓平安的度過了這一次危機。後麵的事情,前麵說過了。董卓利用天相,將邊、韓軍打敗,而後將羌族的叛軍一舉擊潰,這裏不再細表。

說回孫堅。

當董卓聽說孫堅欲將自己至於死地後,對孫堅可謂恨之入骨。而張溫的一時心慈手軟,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六年後,被董卓命人打死於鬧市。巧合的是,當時,老天爺再次降兆。

對於這次的戰爭,朝廷顯得有些落井下石。

誠然,這次的平亂雖然並不徹底,但俗話說:沒有功勞的事情,總歸參雜著點苦勞。戰爭雖然打的是經濟,流的畢竟是真的血。而朝廷,顯然有點成王敗寇之嫌,血流了就流了,做為老板的我就是不打算給你賞錢,你待怎麼的?

但是,很明顯的有一點,那就是在朝廷混的都是眼光狠毒之人。這一點,從破例讓孫堅擔任議郎之職可以看出。這個位置是幹嘛的就不用說了,因為曹操兄當年也幹過這工作。雖說沒有實權,可是好歹是京官,運氣好,跟皇帝混個臉熟,升官發財基本不成問題。

若是孫堅和曹操一樣對事情看不慣的話,跳出來罵兩句,估計早被人彈劾死了。你當你是幹嘛的?你當你爹很有名嗎?現實告訴我們,在這個拚爹的社會上,每一個靠關係走到政治這條路上的人(無論男女)背後總是堅挺的站著自己的老爸(或曰:幹爹)。因此,孫堅無疑是屬於弱勢群體中的一員。所以,他聰明的選擇了不做事,這種不做事,在政治術語中,叫做“行政不作為”。而這樣做,恰到好處的保護了自己。要知道,朝廷那幫人,都是踩著自己同僚的屍體爬上了如今的位置。你平時不惹事都能找出你的事,更何況你敢惹事?被扒筋抽皮了,你還得感謝人家。所以,孫堅這樣的選擇在我們後人看來是極其聰明的,但做為當事人的孫堅可不這樣認為。沒有名爹固然讓自己痛苦,但是,尼瑪的,我TM沒多少文化啊,要是彈劾人家,光是被彈錯別字的口水就TM的足以將自己淹死。算了,還是不合稀泥了。這也不是自己的強項,等著戰事吧,隻有在戰場,我才能找回那種做為自己本身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