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劉備靜等未來的時候,曹操已經開始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擴張——不僅是軍事上、地盤上更是政治上的擴張。
前文交待了曹操因不滿關東聯軍諸位軍閥的“不作為”行為,憤然回老家征兵去了。也就是說,他要拉扯自己的嫡係部隊。
當然,在征兵之前,曹操很有宣傳意識的進行了對於董卓惡名的大肆渲染。雖欠缺實證,但天下打亂之時,又有幾人去分辨他的真偽呢?
於是,士兵有了,首領有了,之所以這些人前來投奔,嗬嗬,其實也沒什麼,政策好,沒辦法。
比如,曹操實行的獎勵政策,如果你來跟著我曹操混,那麼一切按照軍功而論。不管你是農民或者學者或者黑社會,但凡你是個人,能拿刀砍人,我曹操絕不會虧待你。
這就是傳說中的論功行賞,雖說很俗,但不得不承認,這一套在曆史上還是很吃香的。在這裏,我們亦可看出後來曹操提出的“唯才是舉”,這一條政策的端倪。
一千多年以後,與三國曆史極其相似的民國時期,已經成為當時第一大黨的國民黨一統天下的態勢終於被瓦解,而瓦解它的人,便是一群什麼都不會的農民。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公司的力量》
誠然,當時毛並不知道這句話,但他確確實實做到了。其實,無論是曹操的“唯才是舉”還是毛的“農村包圍城市”,無論名稱如何變換,他們的意思都是一樣的——最終決定戰爭勝利的,還得靠人海戰術。
毛看的很遠,他對中國曆史的精通度,絕不亞於任何一位曆史研究者。唯一的區別是:曆史研究者隻懂得這是曆史,而毛卻懂得什麼是曆史。
曹操亦然。
做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和毛的所作所為無疑在國人的骨血裏留下了太多的烙印。這裏,何朋利絕不是在故意褒獎曹操或者貶低毛,實際上,曆史總會出現驚人的巧合,連人都不會例外。
曆史也多次證明,隻有真正懂得利用大多數人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也就是,利用大多數,打擊一小撮。
而曹操的這一政策,翻譯成毛的版本,便是“農村包圍城市”。曹操同時代的袁紹以及大多數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不用,所以他們都失敗了。毛同時代的蔣以及大多數人不知道或者知道不用,所以他們也失敗了。
多說一句,曆史在巧合的情況下,總是出現驚人的相似。
誠然,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隻是有的人不會演戲,所以一生都在跑龍套。有的人隻會照著劇本說台詞,所以一生都是不入流的角色。而有些人,則厭倦了這種演員生活,不僅將劇本撕了把導演打了,還將整個劇組拋棄了,所以一生都在顛沛流離,卻自詡是自由。隻有那些不斷提升著自己演技以及修養的人,才能最終坐上主角的位置,再經過慢慢的攀爬,最終成為了影帝。是的,這些人真實的生活在你我身邊,那就是我們所謂的成功人士。
若是評論三國裏的影帝桂冠,曹操在第一輪就會被淘汰掉,因為他壞了規矩。要知道,在現實的演員中,壞了規矩,就會有雪藏的可能。而在政治中,壞了規矩,是存在丟掉性命的可能。因此,隻有像劉備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晉級到下一輪,一直到摘得那頂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