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尊金人,乃秦皇統一天下之時所鑄。
為何非要取十二之名,說來,還是迷信。
在古人看來,天地方輿為四麵,即東南西北。又每麵各有兩個方向,是為四麵八方。四麵加八方即十二之意。另外,天幹地支之類,皆以十二為主。而且,古人定下的季節為四季,每季為三個月,相加得十二之數。有周而複返,傳至萬世之意。
秦皇為中國結束戰亂,統一天下之始皇帝,外加此人極度迷信,一心想要萬世之傳,因此,於統一天下之時,盡收天下之兵器,鑄就十二尊金人,以告謝天地,祈江山永保。
後世“詩仙”李白者,閱讀至此,不禁詩興大發,揮毫潑墨寫就一篇雄文。詩曰: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穀正東開...。
此詩將秦皇之氣,秦軍之勢,秦人之猛,諸侯之弱另外夾帶著李白之誌的私貨一舉寫成,可謂古往今來氣勢之詩最為顯著者。而將鑄造金人與始皇帝的所作所為放在一起,可想其重要性。
這是一個象征,也是一種信仰。每當麵對這些金人,秦人必定心血澎湃,欲保江山而不惜命。此後,縱然項羽攻秦,也隻是意思意思,並沒有真正摧毀。一直便這樣傳著,西漢建立,王莽新政,劉秀定都,也未曾對金人采取過分之舉。毫無疑問,在這些封建帝王眼裏,這些金人是個吉祥的物體。裏麵承載著太多難以向世人表達的帝王心術。然而,董卓來了,不僅來了,還毀滅神都洛陽加以奸淫擄掠。好吧,這些或許隻是令人感到憤怒和恐懼,並沒有其他關係。但是,銷毀金人而鑄成錢財那就是逆天啊!
王允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在原地呆立了很久。做為一個讀書人,一個自小便接受著儒家傳統教育的人,他的手開始了顫抖。不是害怕,而是憤怒。
不殺此人,何以報先皇!不殺此人,何以安民生!不殺此人,何以定天下!
狠話說完了,王允該幹嘛就幹嘛去了。沒辦法,要知道憤怒總是難免的,你又何必一往情深?王允知道,雖然董卓舉動惹得天怒人怨,人神共憤,但奈何,老天爺向來不插手人間的事情,不能指望它,要指望,也得指望自己的同類。
事實上,老天爺是喜歡參合的,而且是特別喜歡。
就在王允感到怒火攻心,不能自拔的時候,呂布出事了。出的事情,前麵說了。王允也知道了,於是他心情忐忑的找到了呂布。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還未等王允說話,呂布便先咆哮了起來。
王允懵了,更令他感到懵的事情,還在後麵。
呂布麵對著王允,由於憤怒讓自己的聲線變得尖銳而失控:“我道是董卓此人如何器重我,原來不過是其用於控製丁原舊部的一個工具而已!我道是董卓此人為何認我做其子,不過是用以拉攏我心的一個手段而已!我道是董卓此人如何氣度宏量,不過因為一些小事就險些用手戟取我性命!”
王允聽著呂布對董卓的咆哮,雖然有些文理不通,胡言亂語之狀,卻心中一喜,心下暗道:老天爺,您終於幫了我一把啊!雖然如此,但仍不放心。王允明白,若想離間一對朝夕相處的人,必須讓其認為對方可惡。換言之,若想離間董卓和呂布,讓呂布徹底的對董卓絕望,就必須找到那個合適的切入點,即,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