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慢慢地推向袁紹的臉龐,漸漸的開始虛化——是的,這是電影中用以回憶的畫麵。
昨夜,袁紹喚來今日護送呂布軍隊的將領,除了一些預防措施交代外,特意說明:護人護到底,送佛送到西,就把呂布...。。說完,手掌一橫,向著脖子抹去。諸將令諾。
今日,無風,天氣有些陰暗。護送呂布的將領騎在馬上,有種說不出的興奮。呂布感覺事有不對,可煩於去想,他擔心著此去洛陽後,如何保命。
李傕、郭汜等人定然不會放過自己,憑自己這點人馬,去的話無異於送死。可不去那裏,又去哪裏呢?歎了口氣,夕陽已沉。
就地安下營帳的呂布等人,埋鍋做飯。
此時的呂布才定下心來仔細去看這些護送自己的將領。這些人大都經曆過戰爭,屬於袁紹的精良部隊。可不知為何,這些人看自己的眼神怎會如此閃爍?毫無月色的夜晚,讓呂布的心開始謹慎。草草的吃過飯,呂布便回到自己的營帳。
坐在外麵的袁紹部隊,有一茬無一茬的聊著天,他們在等時間,等呂布睡熟的時間。縱然自己有三千精兵,可對付呂布還得慎之又慎才可,畢竟人的名樹的影。殺掉董卓的往事不提,就現在幾百人去追著幾十萬人打,這可是自己親眼所見,如此恐怖的戰鬥力,他們當真隻聽說過。
不一時,呂布營帳之內竟傳來箏琴之聲,箏音無喜,透露著無限的悲涼。此乃呂布所彈。
我前文說過,呂布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並不意味著此人的文化水平有多差。他隻是一個上戰場殺敵的將領而已,今夜之所以彈箏,無非出於保命的目的。
袁紹的將領左右無事,於是靜靜的聽著。
琴奏之美,合乎音律耳。合乎音律者,在於指法、節奏。以此方能動人心、魄人魂。縱然呂布要到達如此境界還為之甚遠,但對於習慣戰場上殺戮的將領來說,能聽聞音樂已是讓人頗感舒適的享受了,更何況,一會兒還得見血。呂布啊,你能彈多久就彈多久吧,不然的話,隻能下輩子再做這件事了。
箏音幽幽,天無月色,陰風習習,磨刀霍霍。一曲完畢,再無動靜。諸將對看一眼,抽出早已磨好的刀,向著呂布的營帳慢慢踱去。
到達,揮刀,營帳為之碎裂。隻是,彈箏的那個人,不是呂布。
不一時,袁紹聽到了這樣的消息:呂布已逃,未能斃命。
原來,呂布感覺事情不太對頭,於是在彈箏的過程中,換了一個人,自己則偷偷地溜走。慣於戰場殺戮的將領,對於死亡的嗅覺總是敏於常人。
袁紹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不禁手指亂顫,東窗事發,若呂布憤怒,率軍前來攻打自己,可叫我如何應對啊。
曹操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郭嘉曾說過袁紹的缺點:多謀少決。這種缺點的人,在麵對突發情況的時候,總是猶猶豫豫,不知如何是好。等拿定主意,事情發生了,又開始害怕遭到報複。
總之一句話:袁紹不是一個男人,至少不是一個純的。
猥瑣心態的袁紹自顧自的猥瑣著,逃跑的呂布卻不知該逃向何處。
去哪裏,這是擺在自己麵前最重要也是唯一能思考的問題。袁紹固然可恨,但畢竟翻臉也是需要本錢的,在沒有足夠的腕力之前,還是不要找他算賬為好。想到此處,呂布不禁又是長歎一聲。在沒有成為人們交口稱讚的英雄之前,苦難又有幾個人知道。或者,又有誰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