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昭對張揚說:“如今天下,唯袁紹勢強,而能與之對抗者,不過寥寥幾人。在這幾人中,便有曹操。曹操此人,恐怕太守多有不知。其年少之時,便敢於一人去張讓府中鬧事。如此膽略,又豈是他袁紹能有的?因此,據我聽聞而論,曹操此人定然會慢慢強壯。且不論其武功如何,單看他破黃巾,斬亂臣,保漢室,便可知,此人非常人物也。因此,我覺得,趁現在不如多親近曹操,為自己留條後路。”
張揚默默沉思:天下早已不是幾年前的天下,自己的能量自己知道,若想保全自身,除了巴結能量更大的人之外,別無他法。
於是下令,讓曹操使節通過。然而,意外和不幸隨時發生著。剛剛得以通過,想到能夠完成任務回家領賞時,李傕跟郭汜不幹了。
他倆不幹的原因,是懷疑使節圖謀不軌。使節很冤屈:你們鬧哪樣啊,俺急著回去交差!
這時候,又一個人物幫助了曹操。這個人,叫做鍾繇。
其威名之顯赫,影響之劇烈,唯有一人能與之比,此人便是王羲之。當然了,這裏主要指其書畫方麵的影響。但,其對於曹操的貢獻亦不能小覷。
鍾繇,字元常,生於公元151年,比曹操大四歲。此人出生於名門望族,其祖輩皆有良好口碑。
據說,此人小的時候,算命者道:此兒相貌不俗,有貴相。但,卻有水厄。因此,當避免接觸水。不幸的很,卦者剛說完,歸家途中,遇到一座橋梁,馬兒忽然受驚,將鍾繇甩於水中。
其父早亡,便有叔父帶領。叔父一見,應驗了卦者言,哪裏還估計什麼親生不親生,便在以後的日月裏,極盡所能的幫助其成長。
鍾繇也沒有辜負叔父的期望,學習刻苦而努力,終於在其良好的口碑下,被推舉當上了孝廉。
我們回過頭來,便可發生疑問:若是當初鍾繇並未落水,或者馬兒並未受驚,再或者,卦者並未說其有“水厄”,那麼,鍾繇將在何種情況下成長?生發開去,是不是就能說,卦者所言實乃天機,也就是說,鍾繇的命運是既定的,那麼,他的努力或者不努力又有何區別?反正都是富貴嘛。
不禁然想到當下,每有重考,無論學子還是家長,無不求佛、算命。所做之事,讓其算命者賺得盆滿缽滿,不亦樂乎。但,我們是否應該如同鍾繇一般,若是其卦能準,又何必刻苦努力?
文雖野史所載,我想其目的是為了給平民以希望,給寒子以幻想。換做今日言,便是讓其刻苦而努力。因為,你若不努力,所有人都會扯你後腿。
因此,鍾繇此後再未放棄努力,便是高齡也在努力聯係書法,終於自成一家,曰:楷書。
有此大才,李傕和郭汜自然重視其言。
鍾繇指出:此時天下大亂,人人渴求天下太平。然,此事非大能者不可為。諸君乃大能者,若是將曹操使節趕出,豈不令天下之民失望?如何能匡扶乾坤?不要忘了,曹操是來表忠心的!
一語中的。李傕和郭汜當下明了,自己之所以還能占據有利位置,是因為天下人還信奉天子。若是將表忠心的人趕出,豈不是在對天下人說:諸位,別信俺們哥兒倆了。這是萬萬不能的,除非想暴死街頭,董卓便是很好的例子。
如此三番,曹操派去的使節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九五之尊。然而,李傕和郭汜兩個老匹夫哪裏能夠輕易打發?在一麵應承鍾繇之時,一麵又派出了一個兗州牧,去接替曹操的位置。因為,名義上的曹操還隻是代理兗州,也就是今日之所謂“臨時工”。但很明顯,曹操這個“臨時工”脾氣很硬,直接將那位李傕等人任命的兗州牧趕出了兗州。意思很明白:別來這套!李傕等人見曹操如此,又有大事在身,也不再幹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