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建安亂(上)(1 / 2)

劉備自然向往著白雲般的自由,可惜,現實就是現實。

說回另一個人吧,另一個好久不見的人。

作為這個帝國真正的主人,劉協已經二十歲了。這個年齡,普通人家的孩子,沒有知識的,要麼已經被抓了壯丁,要麼已經餓死了;學富五車的,要麼開始各種走動,期望獲得某個勢力強大軍閥的認可,要麼隱居山林就此老去了。可劉協不一樣,他是劉秀的子孫,他的工作,就是治理國家。當然,這是在名義上。

可劉協不想名義上治理國家,他想真正取得帝權。

這一微妙的變化,始於公元198年。

那一年,天地變色,政權易主,劉協成了漂泊無定的乞丐皇帝。這一切的根源在於董卓,可董卓死了,對,是李傕,就是這廝!將他趕出城的,奪了他位子的,就是李傕。

這個仇,一定要報!

現在,段煨的出現,無疑給了他這個契機。

戰爭的魅力在於,誰贏了,就能殺掉任何人。蒼天待劉協不薄,段煨全方位獲勝,並將李傕的處決令交給了劉協。對於這個習慣了當傀儡的皇帝而言,這無疑是令他感到興奮的,不管怎麼說,掌握他人命運的時刻並不多。這一次,皇帝的權威終於體現了出來,李傕被株連三族。權利跟床第之歡一樣,凡是第一次有了快感,便想要第二次。

比如現在,他已經二十歲了,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快感。可是,擋在自己麵前的,是個叫曹操的人。

絆腳石一定要搬走!

而獻帝又很明白,真要進行一次權力交接,明確法人代表,那也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

因為,並沒有確鑿的史料表明曹操想要奪權——當然,也許是陳壽不敢寫。對於一個魏晉交替時的史官來說,陳壽的表現固然不符合中國人傳統的精神,卻也無可奈何——太史公畢竟隻有一個。

獻帝劉協的生活、精神狀態、娛樂方式究竟是怎樣的,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加以說明。這也讓後人產生了一種潛移默化的認同,即獻帝是被曹操囚禁的。這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一致想象,同時也證明了曹操之子篡漢的緣由。

可惜,這也隻是想象。

劉協如今已經到了二十歲,與同齡人相比,早已有了穩熟的心態。為了重新獲得足夠的權利——貌似原本就沒有——他召見了董承。

這是位老朋友了,無論是對我們還是對曹操。

召見的原因如同上述,要除掉曹操,重振皇權。

所以要董承來辦理這件事,說到底還是獻帝心態所致。我們知道,此時的皇家護衛是曹操,許都大小官員都是曹操的人,圍在獻帝身邊的那些忠臣,大都保持著原有的官位,可惜的是沒有實權。在這一點上,曹操做的可謂幹淨:諸位都看到了,我曹操的意思就是保護當今聖上,並無二心。你們也大可放心,原本的官職還是你們的,我曹操不動分毫。

這在中國幾千年來的官場生活中,是及其平常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