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往事並不如煙(1 / 2)

不安分的原因在於,袁紹很頭疼。

袁紹正在頭疼曹操安插的釘子——自建安四年八月份開始,曹操便跟袁紹公開為敵,並命令降將臧霸進攻青州,摘得齊、北海、東安等城,形成有力的敵後根據地。而於禁更是打算在河上做一個堅挺的釘子戶,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

後,當袁紹聽到曹操在宮中對獻帝劉協的所作所為後,一股“你傷害了我,豈能一笑而過”的氣概,忽然湧入心底,然後傳遍四肢八脈,當即想要寫就一篇瀟灑的文章,來站在輿論製高點,對曹操進行批判。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他的名聲發臭,讓他的“篡漢”坐實。

可是在竹簡前呆立良久,袁紹始終沒有動筆。倒不是說他不認識字,而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自己根本******不會寫啊!

但,袁紹終究是袁紹,以前豢養名仕三千不是瞎花錢的。自己不會寫,別人就不會寫嗎?於是,槍手陳琳就此登場。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此人才華頗巨,位列“建安七子”之一。

如果你認為此人隻是個死讀書,讀死書的呆瓜,那可就太小看陳琳了。

他在漢靈帝時,曾任,先是殺豬仔,後是國舅爺何進的主薄。在那個混亂的夜晚,何進打算讓統領軍隊的地方豪強進京共謀大業。大業的名字隻有四個字,殺掉宦官。

陳琳一眼就看出這個計劃的致命漏洞,於是勸諫何進,道:“此時的天下握於主公一人之手,想要整頓朝綱,也是一捺捺的事情,何必召集地方豪強?你我共知,這群人都是手握實權之人,隻效忠於自己的野心,巴不得天下大亂,以此謀取新的身份。此時應該排斥他們才對,怎能反而召集其進京?這不是引狼入室嗎?”

何進不聽,反問道:“太後崇信於宦官,不聽我何某人的進諫,我能怎麼辦?你可要知道,宦官為禍首也,若想鏟除,非軍隊不可為也。順便告訴太後,我何某人是為了她好,為了漢室江山好!召嘛,召嘛,人家就是討厭宦官嘛。”

寧願被一個聰明人拆穿,也不要聽一個****的安慰。陳琳對何進的言論,深表遺憾,然而,卻又無可奈何。

結果我們都知道了,何進的決定是愚蠢的、是無恥的、是不可原諒的。就此,東漢江山落於戰亂。

為了避免跟亂臣賊子董卓接觸,陳琳便開始依附於士族袁紹。

公元196年,前文提到過,曹操斬殺張邈家人於雍丘,其弟張超求救好友臧洪。臧洪出於兵力不足,求救袁紹。袁紹為了避免跟曹操產生矛盾,從而影響自己的整個利好局麵,拒絕出兵。張超就此死去,臧洪深感悲痛。他認為,若是袁紹願意出兵相救,孰生孰死也未可知。說實在話,袁紹這件事做得很不地道。當然了,站在袁紹的角度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於是,深感悲痛和憤怒的臧洪,開始跟袁紹對抗。

這一對抗,就是好幾年,嚴重擾亂了袁紹稱霸北方的腳步。為了徹底搬走這塊絆腳石,袁紹決定讓陳琳寫一篇文章。曉以大義,動以真情,讓臧洪投降。

為什麼選擇陳琳,而非別人寫這封信?不僅僅因為陳琳寫得一手好文,更因為陳琳是臧洪的老鄉。

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就是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