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漸行漸遠的信仰(1 / 2)

袁術沒想到孫策去而複還,又來要兵,心中很有些動怒,語氣有些不耐煩的問道:“孫君本應繼承烏程侯爵位,怎的讓給了自己四弟?”

烏程侯是孫堅去世後袁術追加的爵位,以此撫恤孫堅戰功,讓孫家衣食無憂。按照嫡親疏遠,孫策理應順利繼位,但他拒絕了,把烏程侯這個爵位讓給了四弟孫匡。

袁術這一問,明顯帶著曲線打擊的意味: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讓你繼承爵位你肯,讓你親自征兵你也做不到,怎麼,不把我放在眼裏啊?今天必須給我一個交代!而且必須是一個合情合理合法合數的交代!

孫策自然有自己的打算,於是回應道:“策深知將軍體恤下屬,對我孫家另眼相待。然,策一心想要為先父報仇,以雪恥孫家的名望。是以,不敢繼承爵位。一來,害怕爵位帶給自己權利的同時,掣肘自己的行為,不能盡心斬殺黃祖。二來,倘若策之複仇失敗,尚有四弟為候,孫家也不至於輪流平民百姓。先父得此爵位不易,吾輩自然珍惜無比。”

袁術呀了一聲,暗自喟歎:好你個孫堅,不僅能征善戰,子嗣也如此慮事周全。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此優秀,袁術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是啊,同為年輕人,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於是,也不做深究,因為從法律上來講,孫策並沒有做錯什麼。倒是袁術霸占孫堅的部隊不肯歸還,於法於理都說不通。再加上事不過三,人家孫策已經要了一回,自己抵賴一次也就夠了,耍賴兩次,傳出去也不好聽。可他是真心不想讓孫堅的精兵就這樣從自己手中溜走,因此,隻歸還了一千多人,並將孫策留在自己身邊。

孫策雖然知道袁術的用意,那就是培養一個敵人,不如結交一個朋友。但在沒有充足借口和實力之前,翻臉這種事,是不能也不允許做的。

帶著些許怒氣,孫策就這樣率軍駐紮在袁術軍營附近。

孫策的孝義讓袁術軍中大將喬蕤、張勳佩服不已,這年頭什麼都不缺,獨獨缺少孝感動天的人物。這就是信仰的缺失。

戰亂年代的信仰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人人都是為了肚子各自征戰,肚子就是信仰,什麼儒家道義、法家學說,都不如兵家思想來得切合實際。這種信仰的缺失,在戰亂年代很正常,可在平和年代很不正常。

眾所周知,如今的“大時代”按照狄更斯的理解,是這樣的: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直下地獄;總之,那時和現代是這樣相像,以至那時聲名最遠的某些作家對於他的批評,說好說壞都固執地隻用最高級的對比之詞。

那麼,如今之人有何信仰?

錢為信仰,商賈為信仰。何謂商賈?韓非給出了答案:商者,五蠹之一。韓非固執的認為,商人作為比妓女還要古遠的職業,他的作用隻有一個,那就是盤剝利益,損害國家,是為社會的蛀蟲,各行業的敗類。誠然,韓非所言不是那麼正確,但也不盡是胡扯。